【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赤壁》影评

吴宇森的《赤壁》已经上映了两个礼拜多了,票房自然是一路飘红,不过不少观众都已经开始对这部巨星云集的历史大片挑刺儿了,比如这位仁兄写的评论毫不留情,《赤壁》到底哪里没拍好?对不起,我还没看到片子(只看过那个八分钟的预告片和泄露的剧本,现在网上貌似还没有可以看的版本供下载),所以不好断言,下面是魔派写的影评,真佩服这个上海男人,码起字来毫不含糊,洋洋洒洒几千言!

其实我一直期待《赤壁》能是部不错的电影,以至我身边的人在看完后都告诉我那不过是部消暑的搞笑片时,我仍以为以东吴为主角叙述那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创新。其实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除了那些仍可用于商战的权谋之术,都并不具备现代性要素,不仅如此,中国古籍中能具有现代性的都不多。这主要是价值观的问题,所谓我所理解的现代性,即与现代社会普世价值能基本一致的共性。但由于中国古籍虽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然而其价值观却始终是建立在同样悠久深远的帝皇专制理念下,凸显的是盛褒明君、清官、贤相和良民的愚忠。读者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语言审美价值,但思想价值却大多脱离了专制土壤就难不成为糟粕,没有对人性的悲悯,也没有对人性的尊重可言,即重君道而非人道,重义气利害而非重是非,这便不具有人道的现代性思想价值,而是中国固有的旧文化传统——古来中国人就因居于人治而非法制下,所以养成了一贯以仁义礼智信替代人道是非的文化传统。

所以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以东吴为主角来做叙述应算填补了历史空白点。如描述这段历史最有影响力的两部著作,《三国志》必尊魏为正统,就因为晋承魏而有天下,胜王败寇,而《三国演义》则以蜀为正统,因为蜀有刘皇叔,加之依托刘、关、张之间亦兄弟亦君臣的忠与义,正是汉室之后的名头为之提供了一个树为正统的支持。而东吴,一方面当时吴越之地仍是中原人眼中的蛮荒之族,另一方面,东吴一无魏主曹操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亦无刘备汉胄之后这样的天时,就算握有长江之险,但位于蜀汉下游并仰望居高临下的曹魏,也谈不上地利,而孙吴出色的谋士良将大多在壮年逝世,以致虽先有周瑜、鲁肃,再有吕蒙、陆逊一脉相承,但从未能出现像魏蜀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的现象,又谓人和不足,所以在史籍文学中东吴便一贯被矮化,给人的印象基本只是为保守江东军阀割据。但事实上却正是这番保守成为了左右三国变化局势的主因,先有联合刘备大破曹操、借地给刘备,后有联魏杀关羽、彝陵之战向曹魏称臣烧退刘备等,都影响了三国的形成、兴衰及个中策略,使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东吴却存在比魏蜀都长。所以,放弃传统正统价值观,通过东吴视角来重新诠释三国这段历史倒是可以发掘出不少现代要素来。可惜的是,看了《赤壁》上部,发现导演选了一个好视点,却错失了一次打造经典的机会。

如果给我8000万美元,我绝不会只拿来做一个喂给眼睛的冰淇淋。中国的当代著名文化作品真在追赶它的过去,不是指成为经典,而是指越来越失去思想价值。《赤壁》筹拍至今已是6年,我记得正是6年前的6月,时在香港宣传《风语者》的吴宇森放出口风说,想拍《三国演义》及以孙中山为故事背景的大制作,也正是6年前,张艺谋电影《英雄》点燃国产大片运营的导火索,2.5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让惨淡多年的院线一夜暴富,而之后中国大片就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云云,但除到《投名状》批评声才有所收敛,基本上映一部被骂一部,循其原因就是所谓国产大片的制作逻辑根本脱离了电影作为在现代技术下一种延伸的文化作品理应承有的思想性,而把资本逻辑当成了电影制作的唯一逻辑,一切都以服从“卖点——票房利润”为需要,而和那些古代作品一样失去现实性,看不到和现实生活的任何联系,也看不到对现实生活任何直接或影射的思考、质疑或者批判,更看不到对美好未来的任何想像,有的只是对现实生活中最强势、最主流逻辑的直接复制,依然无非是自古沿袭的弱肉强食、成王败寇那一套。因此就算《赤壁》首映四天票房即收1.08亿,突破了中外大片的最高纪录,周瑜诸葛的攻城掠寨速度确实超过了擎天柱威震天,但其最终口碑还是不免一个“雷”,只会又多了一回一次性消费,而不会给电影殿堂增加一部经典。

很多人归咎《赤壁》对历史过于颠覆是太好莱坞模式的结果,其实问题恰恰相反,对《赤壁》最显失望的恰是我这样的好莱坞大片迷,《赤壁》太中国,《赤壁》一点不好莱坞。好莱坞模式并不是中国式大片那种把资本逻辑当成电影制作唯一逻辑的模式,美剧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编剧。好莱坞的好处、优点最体现的在它的剧情,主要是戏,一场压一场,在压的过程中最大的压力里,在让你透不过气的时候,然后突然间来个幽默或一份浪漫,但幽默、浪漫前肯定有铺垫,以不断地压,不断地变,让你不断地去同情或者崇拜其中的剧情人物,再加一点浪漫幽默以达到更贴近商业票房的期许,这才是好莱坞模式。而在中国式大片中,往往最易忽略的恰是剧情,因为脱离现实,更不敢从现实去张望、想像、思考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逻辑和不一样的人生,那些在大片制作时投入的数以亿计的金钱便只能追求能刺激眼睛、神经和肠胃的感官低层次消费,这也无怪看过国产大片的观众或多或少会产生被掏空的感觉,就像曾经被许诺什么最后又被拒绝兑现的感觉,就像带着诗史片一般预告片的冲动,结果却发现是一部连戏说也充满太多瑕疵的电影,那所谓的感官刺激最后又能留下一点什么印象。正是中国电影的整体现实社会性缺失原因,也使我看过吴宇森的《赤壁》后觉得大不如之前他旅美时拍过的《断箭》、《变脸》、《碟中谍2》、《风语者》,甚至更早之前的《英雄本色》。

我这样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一个想和“真实”较真的人,事实上我一开始看好这部电影就因为看到吴宇森能从之前空白的东吴角度来重新描绘赤壁故事。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三国的大小战事里唯有两桩最值得拍成电影,一是官渡之战,另一就是赤壁之战,而最适合改编的唯有赤壁之战。我不知道3年前当谢晋听说自己筹拍中的《赤壁大战》被吴宇森抢了线即表示宁打官司也绝不放弃拍摄《赤壁大战》是否和我相同的想法。自所以这样说,因为《三国志》中因赤壁之败本就是对于竖为正统的曹操是件丢脸的事,所以才不过以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区区22字给予记录。同样的,《三国演义》又因认为刘备、诸葛亮为正统而把孙权、周瑜给贬了。至今可能很少有人了解曹操曾在溽须因羡慕孙权而脱口而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至今许多人甚至会以为苏东坡笔下的那个“大江东去”、“羽扇纶巾”写得是诸葛亮,但其实那篇里根本连诸葛亮打酱油的事也没有,赤壁之战实际真的不过是周瑜一个人的英雄本色。公瑾,这个高明的战术家不仅以这样一场胜利解除了曹操对于孙吴的灭顶威胁,同时也彻底毁灭了另一个拥有统一中国政治思想人物刘备的梦想。由于之前长坂坡与曹一战中落败的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只能作为配角出现,而东吴军队经赤壁一战重夺荆州就又使诸葛孔明“隆中对”时提出的实现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已不复存在,赤壁最大的获利者便就是东吴,赤壁大火摧毁的不仅是东汉末年唯一能够统一中国的绝佳时机,也彻底毁灭了刘备恢复汉室的潜在可能,唯一成就的只是为东吴赢得了之后数十年的割据苟安。如果以东吴为主视角来叙述统一与割据的悖论,那么联想如今的大陆与台湾,中央与地方,改革与保守,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那有很大的一盘棋可以下。

请不要以为我是一个很和“真实”较真的人,事实上我欣赏的这部电影里的台词就像足可雷到你的“这么冷的天,你还扇扇子?”,“我需要随时保持冷静”,事实上我不会突兀于曹操的部下竟然冒出“我大哥打这场仗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的诠释,不会突兀于曹操还把一个酷似小乔的美女给“潜规则”俯卧撑了,从张绣的婶子到甄妃,曹操本就有喜欢熟妇的爱好,我甚至不会突兀于那个只有木头蒙牛皮盾牌的时代刘备的部队可以摆出一个铜盾回光阵,且不说铜铸的盾牌兵士们提得动提不动,就按当时的铜价堪比黄金计,这够摆下对付曹操“虎豹骑”的回光阵所用铜折合起来也该够现在打一场海湾战争……我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一他选了一个好故事好视角却未深入,人物言行举止倒是拉近了现代感,但因电影没有达到借古喻今效果而使得没有现代性;二,演员阵容相对巨额资金太显轻薄,除了梁朝伟、金城武、张震尚能压阵,其余多半电视剧演员,而战争场面则输于投资不及其一半的《投名状》,赵云救孤的那场更输于投资更小且被批烂的《见龙卸甲》所拍摄出的情感与情怀;三,人物刻画简单,直接导致剧情不足甚至偏差,为强赋吴宇森三大招牌(兄弟情、白鸽、孤胆英雄),将原本应各怀鬼胎的周瑜和诸葛刻画成近乎暧昧的惺惺相惜,就缺乏大片必具的戏剧冲突矛盾,结果整剧貌似肥沃柔然实则内部干巴坚硬;四,一些细节明显游离整剧,如孙权宴请刘备怎会平起平坐,梁朝伟与林志玲的床戏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连我这向来不喜欢删减的人都呼吁宁剪这场少点拖沓,可见主创人员自己就没多少自信。再论演职的水平,金城武实在演的有点过,舌战群儒更像是在孙权面前耍了一出美男计,梁朝伟演技虽好,但与《色·戒》中其饰演的老易相比不及皮毛,倒是他的出场令我曾油然生出王佳芝在哪的感觉,可见李安驾驭电影在吴宇森之上。好在还有明年一月公映的下部补救机会,两出重头戏“草船借箭”和“蒋干盗书”,仍有充足发挥余地,若添入华容道、甘露寺也有可掘人物表现戏份。但尚还不能补救剧情,则此有史投资最大的国产大片确有可能成为华语大片史上口碑最差的一部。记得法国谚语里有句叫“你过时的就跟司汤达一样”,但愿今后不要“你过时的就跟吴宇森一样”成为华语影业界的一句谚语。

唉,实在惋惜一手好牌,资金、视角,却被吴宇森浪费成人物刻画太多瑕疵,内容诠释缺乏思想的又一出视觉冰淇淋。唯一的收获或许只是我在旁人的询问里回去查询了萌萌与荆楚的关系。原来礼记有曰:“句者毕出,萌者尽达”,有注释曰:“ 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翻译为现代话就是:有刺的,直接生长的叫做萌。或许因为荆楚有带刺的灌木的意思,所以就以“萌”来指代荆楚,又与“屈生”的“ 句者”相对,周郎取名“萌萌”为马名,可解意为我们东吴,连马都是“芒而直”的“萌者”,绝不做“屈生”的“句者”,不过料想汉末之人是绝不可能为马取这么一个诨名,但好在我是个很不与“真实”较真的人。可是之后我看到吴宇森本人的答案却真的不仅被雷而且震到了,老人家称因为自己很喜欢熊猫,所以找了一些熊猫的名字作为参考,最后決定选“萌萌”这个名字,“其实跟荊楚还是有关系的,熊猫都生长在南方嘛!”

Orz……不知道这部《赤壁》里还隐藏着多少萌萌的出人意料,这出赤壁,我真的只能看个略懂。

/via

标签: ,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