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梁文道:投票不只是为了表达民意

民主宪政是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讨论话题,大概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有地方发表对它的看法吧。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民主政治制度,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施行非民主政治的发达国家。两岸三地的政治体制差异很大,虽然不能以民主和非民主简单区分,但这种“优越与落后”的落差已经给两岸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困扰和心理鸿沟。现在最好的办法是闭口不谈政治,可是未来呢,难道我们华人世界永远只停留在经济交流的层面上吗?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观,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政治工具?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这些问题最好弄明白,也许你的一生就毁在了这一点。

平均一个星期就会接到一次这样的电话录音:“你好,我们是××报业的调研中心,现正进行一次电话民意调查……”每一次我都立刻挂机。如果是真人打来的,我也总是有现成的理由拒绝:“对不起,我在媒体工作,按照问卷调查的常规,是不能接受访问的。”

活在香港,有哪一个人没碰到过这类调查?香港人每天都在发表意见,而且是对每一项事物都有意见。民意调查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这周日就是香港立法会选举的投票日。据调查显示,这一届的投票率有可能会比上一次低。一位茶餐厅的茶客告诉我:“那是因为民意调查做得太多。既然我们的意见早就被反映过了,干嘛还要去投票呢?”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教书时,一个学生的疑问:“如果民意调查做得够科学,那种针对单项议题的公投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其实,各国大选的票站出口调查早就准确得渐渐迫近真实的选举结果,会不会真有这么一天,民调成为民主制度的主要工具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先绕个大弯,谈谈所谓的“网络民意”。近年来,内地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在网络上公开征求人民的意见。各地各级官员领导,也不时上网会会网民,回答几条网友提问。我真心相信,他们平常有空是会上网的,浏览各大论坛,看看热议话题,观察网友的思绪和倾向。这是不是件好事呢?

当然是好事。只不过,所谓的“网友热议”其实也可能是个迷思。网络论坛里往往是看的人多,留言的少;而且是极少。且以知名博客和菜头为例,他说:“以我的 Blog为例,日均访问量是一万个独立IP,这意味着每天有一万个人来访问。在这一万人里,回帖发表意见的人有多少?平均每天不超过100帖,也就是说只有1%不到的人会参与讨论。”

如果仔细查看所有网络论坛上最受追捧最受争议的帖子,我们将不难发现部分网民其实都是沉默的潜水艇。他们来了,他们看见,但是他们不说话。潜水艇为什么不浮出水面呢?有可能是觉得想说的话都已经被别人说完了,也有可能只是没兴趣,或者懒得打字。至于那些留了言的,不管他是片言只语还是长篇大论,则一定是比较有情绪有意愿也比较有闲的人。真能把后者的话当成前者的心声,以部分网民的留言为全体网民的民意吗?然而,我们还是很笼统地说“网民认为××××”。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能找出一套工具去精准地分析网民留言,从里头萃取出全民的意志。也许有一天,民意调查的方法已经进步到了误差极少极少的地步,不用投票,我们就知道选举的结果。

即便如此,选举还是必要的。因为投票和民调的分别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本质的。

人的意见浮动不居,今天喜欢吃苹果,说不定明天就爱吃橘子了。对于一项公共议题,刚开始,我可能有一个粗糙的感觉,所以我的反应也是初步的。等到后来消息更多,所知更全,我的立场可能就不同了。而民意调查总是发生在这个过程当中。

至于投票,则是这个过程的决断时刻。面临一次投票,我必须很自觉地主动搜集资讯主动思考辨析,因为我知道它不是简单的意见表达,而是一次决定性的抉择。餐馆点菜,餐牌刚到手,你大可以左挑右选自言自语,但是当侍者记下菜名转身而去时,一顿饭的好坏就这么定下来了。菜不好吃可以退回去,但选出来的人不理想, 就只能等下回了。马英九现在的民意再低,台湾人也不能叫他随便下台;当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不顾高达七成的反对民意,悍然出兵伊拉克,英国人能奈他何?除非发动罢免,而那是另一次的决断了。

为什么选票常被认为是“神圣”的?那是因为它是一个你必须承担后果的决定,它不是你兴之所至的一句感叹一则留言。“尊重民意”和“人民决定”的政治之不同,就在于前者的人民其实不必负责,后者的人民却要背上千斤重担。尊重民意的施政当然很民主,但它和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恐怕还是不同的。所以我对那位声称不必投票的茶客说:你这周日还是要去投票的,除非你觉得不用负责的人生真是幸福真是轻松,只想当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看客;又或者你认为代议政制还不够民主,那么就该站出来大声要求更激进的民主实践。/via

标签: , ,

 

才 1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对不起,在大陆生活的我和我的家人,从来没见过选票。

    (0)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