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中国的诺贝尔奖怨念

为什么一个人被授予诺贝尔奖我们可以从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那里了解到简洁有力的获奖理由,可是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却是一个极难回答的棘手问题,对于人才济济的泱泱中华来说,这个问题尤为费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为何,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可是,有一些蛛丝马迹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比如外交部发言人对中国人权活动家有可能获诺奖的言论,比如去年被通知删除的《历届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名单》,比如科研工作者发文章和申请基金的猫腻……试想,一个缺乏自由、蒙蔽真理、无视人权、钳制思想的国家,怎么可能培养出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顶尖个体?即便有为人类权利而奔走呼号的勇士,有司来个封锁掩盖、死不认账、一脸不屑,除了让人哭笑不得,同时也将中国诺奖为零的遗憾留给了茫漠的未来。还是那句话,华人中不是没有获得诺奖的美质良才,而是缺乏供天才们折腾的环境,古人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揭晓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夺取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似乎是华人的荣耀。细数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华人,加上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共有7人。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人虽然有着华人的面孔,但是全部是美籍华人,并非中国人。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本土,却从来没人能得诺贝尔奖。1901年以来,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一位美籍日本人和两位本土日本人获得。算起来已经有13位日本本土的科学家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反差之大引人深思。

联想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舟七号载人工程成功,获得突破性金牌总数第一的中国如此缺席诺贝尔奖,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失衡和缺憾。诺贝尔奖和奥运金牌孰轻孰重?哪个含金量更高?在本学痞看来,千块奥运金牌也抵不上一个诺贝尔奖。奥运金牌数,固然是体育精神的展现也和国家经济实力相关。但是奥运金牌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强大。国家体制办体育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在获奖牌上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上高投入重点培养少数有夺金希望的运动员,这决定了奥运金牌获取的必然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全民的体育素质提高了。虽然奥运金牌第一振奋了民族精神和自豪感,但归根结底奥运是一种低水平的身体素质较量。而诺贝尔奖的获得完全是高智慧的角逐,更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科学积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一个国家强大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虽然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哪一种缺憾都是复兴大国的不足,但是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尽管载人飞船上天了,宇航员太空漫步了,这归跟结底是技术工程方面的胜利,和科学还不是一回事。没有俄国物理学家卓可夫斯基发现的反冲原理,就不可能有现代的航天工业的发展。诺贝尔奖奖励的是某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发现。这是某个技术工程领域的成就和四肢发达的体力比拼胜利所不能相比的。

中国人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奖?

中国本土科学家没人获得诺贝尔奖,这说明我们的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科技实力的薄弱说明了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2000-2003年,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99%,3.07%,3.12%,3.15% 。我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2001年3月,日本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表示,要在 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许多人认为日本政府疯了,从现在的速度看,这一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日本有人称,中国科技人才缺乏,70年也撵不上日本。如果我们不在研发上多投入,就不会有高产出除了GDP。

此外还有人和教育体制以及科技体制的因素。现在申请科研经费都要和应用挂钩,基础科研的经费少。许多人拿经费也是靠关系。好课题未必能得到经费支持。而诺贝尔奖奖励的都是基础科学。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人很聪明,也非常勤奋,考试能出好成绩,但是创造力不足。这是和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有关。我们的体制培养出的就是这样的学生。此外我们尊崇权威,不敢挑战权威的文化传统也是让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挑战力。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教授的位子很难拿,一个教授基本就是他所在研究领域,比较有成就的人。我国教授成堆,整体水平不怎样,有的就是排资论辈上的。有些院士也是知识老化,根本是靠老本,而不是能真正担当科技带头人。我以前见到有文章深入分析比较中国院士的水平(以他们发表文章所在的杂志和文章数量为准),有的院士水平还不及美国的助理教授。这样的学术带头人带出来的怎么能有获诺贝尔奖的竞争实力?

在国外开学术会议,很少见到从大陆来的科学家。自然是研究经费所限。见到的华人大多都是从欧美来的。没有这样的国际交流,怎么把握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向?怎能在同行圈子里展示自己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信?不为外界所知和认可,即便有天大成就,又如何能被提名诺贝尔奖?就我所看到的,即便有个别来参加国际会议的,也没有自信的表现。也许是受英文能力所限,他们的表现和意见也大多没什么影响力。那些拿着国家钱出来考察的所谓科技团,更是不用提,噼里啪啦乱照一通,提不出什么关键问题,也听不懂人家介绍的是什么。考察团成了到国外旅行的旅游团。

再看看国内的那些“科技接班人”。人心浮躁,很少有人安下心来搞科研的。海归们回了国的,很多热衷于政治,当个官什么的。即便是以前有成就的科学家,回国后被给予各种头衔,最后从政,根本不搞科研了。有些海归,在国内不切实际地乱吹,不吹拿不到经费啊。很多在国外还有点成就的,回了国即便没当官,也没什么作为了。再说学生,以中科院的博士生们为例,很多根本不想继续搞科研,想博士毕业,进大公司挣钱。有很大一部分是想出国,那些博士后们甚至有了副教授们头衔也都不例外。国家的优秀人才都外流了,回到国内的科学人才却没了声响,难怪国外华人能获奖。现在在美国的科研界,华人占很大的比例。有些物理,生物会议甚至看到1/4的参加者为海外华人。我可以肯定的说,还会有海外华人不断继续获得诺贝尔奖。至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获奖可能要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有人认为,诺奖并非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唯一指标,而是要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其实,对于诺贝尔奖任何故作轻松的不屑只能是无知和做作。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没有获奖很难说明已经具有世界顶尖水准。自大和盲目自吹是掩耳盗铃。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改善造成不足的原因。/via

延伸阅读:

科学松鼠会:《2008诺贝尔奖快报》

格致:诺贝尔相关文章

博闻网:《诺贝尔奖是怎么评选的》

标签: , , , , ,

 

14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这很悲哀,我觉得只有亲身到了加拿大或是美国的人,(去英国或别的国家没用),才能够充分体会他们的教育体制。老师从来不会给你他问题的固定答案,会鼓励你发表你自己的意见,open your mind,是经常放在嘴上讲的,当然还有他们的democracy。当然,考试肯定有它的固定答案,可他也不会忘了提醒你,有意见,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跟他argue.我曾经上过一个美国来的老师的课,她和加拿大本土的人也是不同的,你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不足,没办法,已经没有机会跟上他们的步伐。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被赋予了从积木中自己摸索解答问题,而我们没有这个机会。
    回了中国,发现有些地方确实看着很气愤,一件小事,我们开发区开运动会,这么一件意义非常好的竞技运动会,竟然也要找体校的外援,中国人意识里的公平竞争意识,实在乏善可陈。很多人去国外不回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追求公平。

    (5) (6)
  2. 穷人感觉中国也不是人才济济吧,关键是看什么是人才,是指高学历吗?

    (6) (6)
  3. 中国将有望夺得50枚金牌!(ufoabqzzwlfvkhikllkkwkbpyunsiy)

    (0) (0)
  4. ^_^,很有意思!

    一个华人得奖了都宣传的不能再宣传了!

    (0) (0)
  5. 你可以吃屌喔

    (0) (0)
  6. Hello! bddkaca interesting bddkaca site! I’m really like it! Very, very bddkaca good!

    (0) (0)
  7. 只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才能滋生更多人才,靠科技创新争赢日本!

    (0) (0)

卿本佳人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