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流行语

近来网络上的流行语隔不了几天就冒出来一个新的,连经常挂在网上的我都跟不上“时代脉搏”了。今晨在手机报上看到云南警方公布躲猫猫事件调查结果的新闻,当时没有打开看具体内容,倒是顿时意识到网络时代已经彻彻底底的来临了,社会议程不再是由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导设置,相反,传统媒体还要紧盯网络上的风吹草动(看看南都的社论),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业已被网络笼罩渗透。三年前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所谓的“新媒体”阶段,那时候老师也是这么讲的。三年转眼滑过,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了主流媒体,只不过在体制内和人们印象里没有名正言顺的名分而已。躲猫猫和“俯卧撑”“打酱油”“正龙拍虎”“反低俗”“河蟹”一样,都是网络上的双关暗语,它们一经网民的传播,就像画龙点睛一样把普普通通的词汇变成戏谑嘲讽的绝佳武器。我估计大多数的汉语新词汇或新释义都将在网络诞生,也会有更多的人去查“躲猫猫是什么意思”“xxx是什么意思”……在公民自由表达权受到压制的中国,这种暗语的方式是一种寻求自由表达的无奈,但也稍稍可喜,毕竟它比鸦雀无声的道路以目略好。

躲猫猫事件

又是一个案件引发的流行语。上次是瓮安少女李树芬溺水死亡,警方公布调查结果时提到了“俯卧撑”,随即“俯卧撑”走红网络。这次是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很快,“躲猫猫”也火了起来。类似“躲猫猫”之类的怪异词语的走红和流行,近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正龙拍虎”、“久耕托市”、“俯卧撑”、“打酱油”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个走红“雷词”的背后,总有着一连串难以令人接受的谎言、一系列难以揭开的真相。

云南一个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的青年,2月8日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2月12日死亡。显然,云南青年李乔明的“躲猫猫”之死,这个怪异而牵强的公民之死,这个源自警方义正言辞的解释,难以让民意接受。

但是民意的愤怒和质疑,却没有正常的渠道得以表达,于是其再一次涌向了网络,选择了“躲猫猫”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词语,来表达愤怒与质疑。“今天,你” 躲猫猫”了吗?”、“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中国武林三大顶尖绝学”、“珍爱生命不躲猫猫”蕴含了多少的无奈与反讽,不言自明,已然力透纸背。

“躲猫猫”的流行和走红,能否如同“正龙拍虎”的流行和走红一样,使云南青年李乔明的死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暂且拭目以待。可这些刚刚出现就大规模流行的网络词语,为什么如此受人追捧?其间折射出民生的一种怎样的社会心态?除了诙谐与幽默,还有没有一种无奈的沉重和辛酸?这几个问号,是接下来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诸如“躲猫猫”之类的怪异词语之所以迅猛的走红和流行,其实是在表达机制被堵塞后的一种非理性的宣泄而已。正如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所说的,在我们的社会中,利益表达的渠道还是太狭窄,合法的社会抗议机制也太少。这样就很容易从忍受和沉默跳到极端的反抗,或是从上访这种温和的抗议方式升级为极端行为。

而“躲猫猫”等词语的迅猛走红,其实就是因为利益表达机制太狭窄,合法的社会抗议机制太少的产物,是一种既温和又极端的“抗议方式”。

“躲猫猫”迅猛走红再一次折射出的,是公民正常表达机制的梗阻。事实上,如果政府信息公开再及时和透明一些,如果给予国民的表达机制再畅通些,那么像“ 做俯卧撑”、“正龙拍虎”这种流行词就可能少一些甚至不会出现。这一系列被网友“造”出和流行的新词语,其所体现出的是坊间和公众对权力诚信的拷问。

“躲猫猫”的流行,始于“真相”,只能止于真相。显然,如果利益表达机制不能畅通,那么,作为一种既温和又极端的“抗议方式”,继“躲猫猫”之后,还会出现什么“雷人”的“雷词”,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让我们先做着“俯卧撑”等待下一个流行语的迅猛走红吧。(来源

延伸阅读:躲猫猫事件新浪专题报道

标签: , , ,

 

2 个评论 火速盖楼»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