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郑也夫: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教育

昨晚梁文道先生在演讲中也提到,大学应该是追求学术追求知识的自律团体,大学校长作为学坛领袖可以和总统平起平坐。反观我们现今的大学教育以及校长地位,教育的问题严重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有不少人受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教育,居然最终会厌恶学习!郑也夫教授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我同意一半,保留的另一半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背后的政治体制以及这个国家的立国思想,这些根基一天不让人质疑和改良,教育问题永远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

郑也夫
图片来源

今日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失业,不是GDP保8,甚至不是官场腐败,而是教育。

和我的研究生们在读书会上讨论哈丁的文章《公地的悲剧》(1968)与《对<公地的悲剧>再思考》。前文极其出色,但完美在社科领域是不存在的。同学们争相指出哈丁的一个盲点,他认为人类无法解决过度生育问题,必须靠“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但该文发表不久欧洲历史便空前逆转,人们的生育愿望急剧降低。进而他更大的命题——很多事情“没有技术解决办法”——也值得商榷。肯定有很多难题“没有技术解决办法”,这是哈丁的洞见。但是哈丁举出的例子是存疑的。

我认为,欧洲人生育愿望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进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事情是复杂的。过度依赖技术是不行的,小看了技术的广泛影响同样是不行的。今天世界人口已达65亿,没有技术的伟力是不可能的。技术继续发展,解决80亿人的温饱是完全可能的。

马寅初的时代政府鼓励生育是愚蠢的,但马寅初的时代如果经济政策对头,便不会有那么大的吃饭压力,乃至走上矫枉过正的道路。事实上,今天世界上多数经济强国的人口密度高于中国。如果有了优异的技术和出色的管理,人多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如果没有,确实很可怕。

原则上我同意哈丁的主张,有些“公地”需要“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但实行起来难乎其难。靠什么机制走向“共同赞同”?未建立这一机制的时候,紧迫的问题该怎么办?中国的人口政策就是这样出台的。它一半符合哈丁的主张,而另一半不符合当然就意味着不是哈丁的主张。不管怎样,中国人口政策的实践对全人类在认知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儿的影响极其深广,不可能有哪个人事前能认识到其后的全部变数:独子一代被娇惯出的性格,一个人不弱于两个人的高消费,乃至几乎无解的应试教育。

中国时下的高考竞争太惨烈了,它导致了几乎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厌学。而学有所成的第一前提是喜欢,是热爱。厌学是心灵的癌症。为什么中国当代教育演化到这步田地?我以为最大的原因是独子政策。绝大多数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愿望和天分。如果不是独子,多数父母会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孩子的兴趣,听任其中一个甚至两个不走科举道路,因为周围有了一批父母放行,缓和了他的心结。今日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失业,不是GDP保 8,甚至不是官场腐败,而是教育。我们接连几代的孩子活得极不愉快,我们最大的资源——未成年人的才智——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而是蒙受严重摧残。

一场小小的读书会,竟从哈丁说到独子,从文本说到社会。

临近尾声时,博士生刘阳冒出惊人之语:教育部应该是中国的第一大部,它管的人最多,占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很多人(不算教师)一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教育部管辖之下。我搭了一句腔:第二大部直接管理的人口恐怕连全民的3%都达不到。刘阳接着说:如此说,应该是第一副总理直接抓教育,而不是什么主管。

我觉得这后生所言很有一些道理。不是说职高权重的人来抓教育就一定奏效,我们前些年就是第一副总理主管教育,丝毫没有改变走向,未来教育的希望决不在一个领导手中,但是由位置很低的人来领衔这么大的事情本身就极不协调,重大的举措不可能出台。改革三十年来,膨胀最猛的是教育,全民最重视的是教育,问题最大的是教育,变化最小的还是教育。教育已经走到了荒诞的地步。(郑也夫

标签: ,

 

才 1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心情是越来越沮丧,自知不敢以文人墨客自居,又没有侠客勇士的气概,有时就想找一柔情女子,相伴相亲,没脸带回家乡养活,就在这京城的楼缝里找一个角落过日子算了。
      最好生一儿子,把这拼搏厮杀、衣锦还乡的活交给下一代,也就借此了了这场子。

    (0) (1)

骆英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