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假如我是应届大学生……

假如我是应届大学生……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报载,南京招聘公务员,十几万人应聘,平均3000多人抢100个职位,录取率仅3%;上海殡葬系统招100多员工,竟然2000多大学生应聘。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真的这么难吗?

未必尽然。

上海的招聘现场,长三角城市来的数百家单位招聘,几乎没有一个上海籍大学生应聘——非常奇怪的观念,宁愿去外国洗碗端盘子做三陪,不愿去上海以外的城市做白领!

看到这种现象,我在想,假如我是应届大学生,我会这样做:绝对不去应聘公务员或企业白领,我首先会放下“大学生”的身段架子——其实这种架子早已一分不值。

我会寻找一个能够学到手艺的、收入高的职业,放弃大学生身份,从零学起做起。

在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模具工的需求极为旺盛。

我在浙江的余姚、慈溪调研——那里是我国模具产业的集中地,好的开模工,月薪都在万元以上,而且奇缺——那里的私营模具厂,由当地开发区到西北地区的职校技校集体招聘毕业生,开发区提供场地,各模具厂提供开模机器,集中培训并生产产品,厂里不仅提供食宿,而且还有每月近千元的补贴,头脑聪明一点、手脚勤快一点的学生,二三年即可成为熟练工,老板正式聘用,提供食宿还有二三千元工资,再实践几年,成为高手,每月万元的工资是保证的——因为模具工奇缺。

而且,开模现在大量使用数控车床磨床铣床,开不同模具需要编程序,编程工也是奇缺。与技校职校生相比,大学生做编程应该比较容易。

我会到那里的培训班放弃“大学生”身份从零开始学习实践,做个高级灰领,今后收入远高于上海的小白领——日本瑞穗银行是日本最大的银行,中国分行在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但柜面中国员工,月薪也就是3000元而已!

此外,其他技术工种,在整个长三角一直奇缺:车工、钳工、铣工、细木工、玉雕工都是收入远高于小白领的工作,为什么不去应聘从头开始呢?

今年1月,我们去苏州某玉雕大师的工作室,他竟然招收不到江南的学徒!也是从河南、湖北一带招聘。

他的员工,都是用各种玉雕机械操作,老板提供食宿,入门者三年学徒,满师后收入都在6000元到万元以上,如果有灵性悟性,自己能够设计产品,收入更可观。——因为好员工是宝贝,老板怕员工跳槽!

另外,大家不妨看看我的博文“雨天即景”。里面写到的赵君,是80后技校生,学食品雕刻的。这种学历,现在的大学生不屑一顾。但他敢拼搏,先自学英语,然后跑到纽约打工谋生,现在是ACC雪茄中国NO.1,好几个老外是他手下,为他打工。

如果家里有点积蓄,我会请父母长辈支持一下,投资几万元,自己创业,开个特色小店铺。

我会选择开一家小小的批萨店,现在肯德基麦当劳在上海已经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词,健康的地中海式饮食方式正在大行其道,而批萨是地中海式饮食店首选。

上海的必胜客,吃一顿批萨都在百元以上,绝对暴利行业。

我会开一家门面很小,主要外卖和送货上门的小小批萨店,起名就叫“米兰批萨”或“罗马批萨”,一个批萨烤炉仅数千元,国内买的到。批萨使用的莫札瑞拉奶酪,国内批发价也就是数十元一公斤,而一只12寸批萨,只要用100克即可,剩下就是面粉、蔬菜、香肠之类,一个批萨。成本不超过15元,必胜客12寸批萨卖100多,我卖30元,而且就近提供并送货上门,竞争优势就来了!

店铺选在近郊新建住宅小区——例如世博动迁园区造了10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几万户人家已经搬入,那里服务业尚未发展,租个街面小铺位——四五十平方米足够,安个批萨炉,放几张桌椅,再请个烤批萨店师傅,就可以开张了。一天就算卖100个批萨,毛利就是1500元,再加蔬菜汤、烤鸡翅、烤香肠、炸土豆,扣除租金、原材料、水电煤、工资,会亏吗?

如果我是女生,我就开女用内衣专卖店,瞄准中低收入女性——内衣是女性须臾不可或缺的商品。名牌内衣动辄数百元一件,我卖非名牌的,走中低端路线。上海周边到处是服装批发市场,胸罩、内裤、袜子、吊带衫、连袜裤批零差价极大,生产商会送货上门、货款后结,利润非常丰厚,这也是商机。

或者开花店。曹家渡花鸟市场,清晨的鲜花批发价格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买来后整理、分类,再零售给周边居民——甚至可送花上门——也能够赚钱的啊!

而且,现在的各城市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有很多补贴和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为什么千军万马一条道地去抢几个铁饭碗位子呢?

多少到上海开始打工、后来从事商业零售的内地民工家庭,现在的日子远比所谓大学生过得滋润的多。

我家附近菜场里,都是内地人在经营,门口水果摊老板,江西临川农民,做了10年,上海近郊房子都买了2套,太太手上一串金戒指!

如果我是应届大学生,我一定放下“学而优这则仕”的架子,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找能够挣钱的行当和工作,从底层开始拼搏,几年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我就是从建筑工地杂务工开始就业的。

1979年插队回城,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建筑公司工地做杂务工。那时,经常招人白眼,尤其是一些比较势利的老同学父母亲——都是住洋房的,甚至当面冷嘲热讽,轻飘飘地说:“山樵,做杂务工不要太舒服哦,连脑筋都不要动的,不过,阿拉儿子是不会去做的!”

结果,一想到那张笑嘻嘻的脸,我就会产生强烈的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冲动和学习动力——当时的我的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只有通过再读书,然后闯出自己的天地。从区工大到教育学院、再到华师大读研究生。一步步走,现在回头看,我的路没有走错。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1977年恢复高考充满神往——似乎当年北大清华复旦同济的大门是敞开的,任何考生只要应考即可昂首阔步地进入高等学府。

其实,那才是真正的以讹传讹。

我们用数据说话:文革十年,全国共有从66届高中生到75届中学生的至少10届城市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总数超过2000万人。仅上海的上山下乡知青,总数是87万!比现在的城市居民就业压力大多了吧?!

1977、1978两年,全国共有1160万考生参加高考,其中除了上山下乡知青,还有很多是分配在城市工厂里的同届学生,更多的则是全国各地的应届高中生。两次高考共录取40.1万考生,录取比例是3.45%!

我当时还在插队,全公社上海知青和本地知青超过1000人,真正考取大学的,上海知青只有2人、本地知青是0!

当年恢复高考,对66届、67届高中知青最有利——66届是应届高三毕业生,遇到文革全国停止高考,他们掌握的学识,能够稍加复习就可以应考,67届读完了高二,参加也相对容易一些,而绝大部分知青都是初中生,我是67届初中,读了2年,69届虽说是中学生,文革中,一天没上过课,因此,当时录取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老三届里面的高中生。

我有几个同学,离开生产队,在上海苦苦温习一年参考,结果仍是名落孙山。

现在的许多回忆录,把当年恢复高考描绘成一场人人都可以范进中举的神话,这是天大的谎言,严重误导了现在的年轻人。

79年知青大回城,几十万知青回到上海,大家都没有工作,全部成为待业青年。政府为了解决就业,组建了许多“集体所有制”企业——都是住宅、环卫、运输、市政、园林等眼下的城市人不屑一顾而且100%是民工兄弟就业的公司——安排回城知青就业;甚至还出台“顶替”政策——父母亲在上海的工厂工作,他们退休,留出岗位给自己子女——如果家里有几个子女上山下乡回城,为谁顶替还会吵得不可开交。

我是79年1月回沪的,那年已经28岁。在家待了1个月无所事事,父亲已经去世,母亲退休拿50元退休工资。我不忍心靠母亲退休工资生活,里弄居委会安排我到被单3厂做临时工,每天1.3元工资,工作是在染纱车间染纱,劳动强度极大,而且不可能转正——因为被单3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干了3个月,1979年4月上海各区成立“住宅公司”,我报名进去了。工作是在建筑工地用铁锹挖地基,每天指标是4立方米,月工资30.6元。

母亲对我说,你将来是要结婚成家的,你每月交20元给我,我帮你存着结婚时用。我自己留下10.6元,工地一顿午餐是每月6元,还剩下4.6元。

插队学会抽烟,每天至少一包。当时的飞马牌香烟0.28元一包,我连一天一包飞马都抽不起。那时的烟纸店,香烟可以拆包零售,我经常用7分钱买5支飞马过瘾——现在的民工兄弟,也不会如此吧?

所以,面对眼下金融危机和就业难题,大学生们要调整心态,千万不要把当年想像成到处充满机遇,人人可以按需就业的乐园。

其实,机遇永远在自己身边,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对待了。
(来源:云间山樵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