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忆是谁?前央视和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电视策划人,现任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近日阿忆老师重提方静“间谍门”事件,又像孙猴子的如意金箍棒搅东海一样,激起了媒体和广大网民的猎奇心,也更让此事模棱两可,真假难辨。不过,听过他一学期课程的我以两只眼睛保证,阿忆老师确实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儒雅耿直,大度勤勉,才华横溢,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型媒体人。预祝阿忆老师白内障手术顺利!
闻新报:您为什么使用“阿忆”这个名字?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鲁迅的小说——《药》——里面有一个没啥头脑的可笑人物,叫“阿义”。这家伙其实啥也不懂,只知道混,听说要处决革命党,他就“使一手好拳棒”,去刑场棒打政治犯,表示义愤,被打的革命党反倒很可怜他。兄弟我的名字里,有个“忆”字,上大学后,同舍孔庆东和沈光,用“阿义”的谐音,亲切地称呼兄弟我,“阿忆”这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1985年,沈光与兄弟我约好,暑假骑车去乌鲁木齐,但兄弟我期末考试时,与同舍四川状元徐永动了武,把一个电灯泡攥碎在手里,逢了12针,老沈等不及,就骑着兄弟我的凤凰自行车,独自走了,骑了54天。新学期开始后,兄弟我一边吃着徐永表示和解的四川青苹果,一边嘟嘟囔囔地催促老沈,把这次独旅冒险写出来,给校刊。老沈吭哧了半天,真的写出来了,托师兄张黎明总编发表。文章里,凡提到兄弟我,都用“阿忆”称谓。这是“阿忆”这个名字,第1次变成铅字,印发在北大校刊上。
闻新报: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您觉得您的策划能力更强,还是出镜能力更强?
当然是策划能力更强!可以说,兄弟我做的最好的节目,总是那些兄弟我担当总策划而由别人来主持的节目。比如凤凰卫视公司的系列专题片《水木清华九十年》,是陈晓楠主持,兄弟我担任总撰稿。那时,陈晓楠刚刚从北京电视台跳槽凤凰,俺写的专题片不再由许戈辉主持,转由陈晓楠接手,狠提她的人气。陈晓楠是孤儿,长得又跟兄弟我的一届北大女朋友如出一辙,俺俩合作默契。再比如《夫妻剧场》和《夫妻天下》,是英达主持,这大白胖子不是一般的聪明,兄弟我带队鼓捣好采访方案,弄好逻辑框架,他上场后挥洒机智和幽默,节目收视在各个频道均高居前五。
闻新报:您最喜欢自己做的哪个或哪一期节目?
最喜欢自己谋划、自己撰写、自己配音的12集系列专题片《百年中美风》,也是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放,由陈晓楠主持。兄弟我做过数以百计的节目,没一个,能超越这套节目。
闻新报:1999年春天,您闭门写出5卷本的《共和国日记》手稿,怎么会想到写这个?
兄弟我想写一部真正的国家史,在50周年国庆之前出版,内容是49至99年断代。兄弟我自春节过后,没出过家门,等夏季写完,才知道门外阳光毒辣,已是穿背心和裤衩的季节。其间,太太和妹妹没跟兄弟我商量,高价盘下一家餐厅,每月赔5000块钱。国庆那个月,为了和谐,外地人统统被非法赶走,不走的就抓起来关着,所以兄弟我那个餐馆,赔了7000元!
闻新报:听说这书没能出版,据您所知,原因是什么?
写出来才知道,审查通不过,但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宏已拿到数以万计的定单,所以建议把通不过的地方删去。一般人会认为,出版要紧,影响力要紧,版税要紧,可这哪是兄弟我的思路呀!兄弟我只想出一套真正的国家史,包括光荣与糗事,不是写一部国家光荣史——这事儿做的人太多了,兄弟我没兴趣——所以就把书稿压下来,不出了,接着用10年时间续写,做重大修改,现在是150万字。啥时候,这书稿能原封不动地出版,啥时候兄弟我再考虑拿版税,决不做删减本。
闻新报:您熟悉很多历史,这对您对社会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您在课堂上、博客里表现出的“谦和幽默开朗”,这种个性特点和这有关吗?不过崔永元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您在生活中,其实是个很严谨的人,您自己觉得呢?
知道太多历史的人,会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谬的,多数的路,都是重复走着。这跟知道太多域外的事,回头再看内地的事,其感觉是一样的,很有喜剧效果。
谦和与此无关,懂历史的人不会谦和,相反会犀利。谦和是教养的一部分,来源于严格的家庭教育,俺的家庭是决不会允许兄弟我鄙夷比兄弟我差的人的。
幽默也与历史无关,这个性格,是中学时代上课搭老师下茬儿形成的。兄弟我发现,搭了老师的下茬儿,女生们很喜欢,于是就当成性格,固定了下来。后来才知道,电视交谈秀就是这样主持,也就是小崔那个样子。
至于开朗,似乎也跟历史没多大关系,读历史,应该越读越郁闷才对,而开朗的前提,是对历史一无所知。兄弟我也弄不清,这开朗的天性,是从哪儿来的,可能是俺家人都很开朗的缘故。兄弟我不喜欢闷葫芦,也不理解不善表态的人。
小崔说得对,兄弟我在生活中是个很严谨的人,但比小崔仍稍逊一些,所以他睡不着觉,兄弟我躺下只需10秒钟,即可飘然入睡。
闻新报:您遇到的最麻烦的事是什么?是褐石园事件吗?
褐石滥盘,是麻烦,但不是最大的麻烦,而且5个月已经解决,工程如火如荼,正在封顶,北京政府规定,来年6月一定要让购房人拿到钥匙。兄弟我最大的麻烦,是儿子的前程,不知道以他现在的情形,毕业后,该如何生存。看着北大的孩子,本来就很优秀,仍始终勤勉求学,总是追着向俺求教,忙着实习和找工作。对比自己的儿子,焦虑之心,难于化解。
闻新报:您博客的名字叫“滥盘与希望”,您觉得“希望”会实现吗?另外,您对当下社会的看法,是否也可用“滥盘与希望”概括?
兄弟我向来认为,没什么事情实现不了,即使是天大的困难,如果没能克服,一定是努力还不够,或时机把握得不娴熟。褐石维权,经过两年十分艰难的斗争,屡次山重水复,屡次柳暗花明,最终兄弟我还是赢了。今年5月,北京政府和海淀政府痛下决心,为褐石垫资建设,打时间差,然后协调各方,迫使褐石开发商拍卖大钟寺未开发土地,拍得5.2亿,最终解决了褐石工程漏洞。
这次漫长的维权斗争,使常年养尊处优的兄弟我第1次亲眼见识了各级政府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整个信访系统,简直是糟透了,这是兄弟我为什么拒绝参与宣传今年国庆大典的根本原因。这个国家,该做的不是粉饰太平,倾巨金,自己讴歌自己,而是应该把钱花在遥远的乡村和边疆,然后狠狠整治贪官污吏。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对人民利益相当冷漠的国家,仍有极少数官员抱有令人敬佩的工作热情,比如海淀公安分局处置大队大队长张洪、中共海淀区委委员刘鸿、北京政府副秘书长张玉平,等等。尽管是极少数人,但仍有希望在前。
以小见大,可以说,内地社会也一样,尽管乱糟糟,但还是有希望。
闻新报:在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向社会发言,哪怕遭受非议?面对质疑和误解,您是怎样的心态?
首先,是兄弟我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其次,是发言内容与兄弟我的任何朋友无涉。
有人质疑,你小子的后一条是偏袒!错了,兄弟我自信,俺完全可以用非公开化的方式,说服自己的朋友。但不是朋友的,咱够不着,不公开发表意见,改变不了现实。
大众的质疑和误解很正常,兄弟我从不在意。如果有闲暇,又不牵涉其他朋友,兄弟我会出来澄清一下。听者信不信,兄弟我不大在意。但澄清自己,必须出卖朋友,兄弟我会选择让自己背黑锅。
谁让兄弟我的承受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呢!
闻新报:您以后也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吗?
兄弟我表达意见多半不坚定,虎头蛇尾,比如痛贬《红楼梦》、公布高教月薪、披露刘胡兰就义细节、透露《防务新观察》突遭“无妄之灾”,兄弟我基本都是遭误解后不做什么纠缠。有时候,除了要给朋友面子,也该给某些机构一点面子,他们和它们比兄弟我的承受能力差多了。不是所有的话敢说出来就是豪迈,有些话敢不说出来才是豪迈,后者更需要承担,甚至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不过,这会苦了那些想知道真相的百姓,忙坏了坐在家里凭臆想胡乱评论的狗屁专家,热闹坏了头脑简单但格外自信的网络愤青。每逢这种时候,兄弟我独坐墙头,眼见得墙下乱云飞渡,驴唇不对马嘴,更坚信所有舆论全是不可靠的。
闻新报:《实话实说》退出历史舞台了,您有没有打算将来创一个新的《实话实说》?
兄弟我把《实话实说》交还给和晶时,曾想过,在凤凰开办一个《有话直说》,真的说说实话,但转念一想,凤凰也不可能再开这种惹麻烦的节目。实话实话的环境已经不再,谁接这节目谁死,谁办这节目谁亡,小崔回来也一样。所以聪明的小崔不回来,而且当年就非常聪明地先撤了。不过,其称病撤退的理由并非高明,有病不能做《实话实说》,却可以一连做出《小崔说事》、《电影传奇》、《我的长征路》,最近又在磨刀霍霍要拍记录片,呵呵,实在是大众读解能力有限,太天真淳朴,真以为小崔离开《实话实说》是因为睡不着觉。至于一大帮所谓“专家”不停地乱写评论,说《实话实说》收视率低,就让他们胡说去吧,兄弟我说它收视率不低也没人相信。
闻新报:展望一下国庆70周年,您觉得那时会有说实话的空间吗?
当然了,这10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就完了。不过,那时候办《实话实说》,就没什么意义了。在一个实话可以实说的社会,《实话实说》还有什么价值呢。这名字,是对不能实话实说的时代的一种批判,到了能说实话的时候,它就没意义了。
闻新报:您做事的原则是什么?您所向往又是什么样的人格?
做事的原则,就俩字儿,“认真”。至于向往什么样的人格,呵呵,“豪迈”吧。
闻新报:您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右眼白内障手术能够顺利,别成了独眼龙,对知识分子来说,眼睛太重要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