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马云的互联网人生

直到三十多岁, 马云还是一个英语老师,甚至在投身互联网之后,他还曾说自己十年以后要回去接着当老师。但互联网最终成了马云的人生第二幕,在这场大戏里,他有过奋斗和成功,也有过误解和低谷。

创业: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

1995年3月的一个晚上,31岁的英语老师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然后他开始介绍什么是Internet,讲了整整5个小时。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他做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任何反对意见,第二天一早,即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

1995年4月,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一共三位员工,其中就有马云夫妇——此时距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5月9日,马云制作的中国黄页开始上线。他的生意经是:先向做生意的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可以公开的商业资料,通过EMS寄到美国,由那边一家公司VBN把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回杭州。此时,离中国连上互联网还有3个月,国内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

尽管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马云陆续敲开了一些客户的大门。但他兜售的实际上是一种在国内还看不到的产品。仅凭着美国寄来的打印纸和一个越洋电话并不能让客户信服。于是,有人怀疑这些打印纸是马云自己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而不是网络上。甚至,很多人开始怀疑马云是个骗子,在对他们进行诈骗。对于这个骂名,他怎样辩解呢?

直到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线,马云才终于有了“洗刷罪名”的机会。1995 年8月的一天,在西子湖畔一间普通的民房里,马云弄来一个486电脑,找来了望湖宾馆的总经理和杭州电视台记者。他让记者把摄像机对准电脑,然后从杭州打长途到上海联网。由于当时还是拨号上网,网速非常缓慢,马云和这些人等了三个半小时以后,网页下载完毕,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望湖宾馆的主页。

这也是马云第一次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网页,眼泪夺眶而出。

重回杭州:“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

1999年,在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拷问之下,马云又一次做出了他人生中重大的决定:南下杭州,回老家重新创业。此时的马云,已在北京为外经贸部工作了两年——让外经贸部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后来外经贸部另成立了一家公司,由马云组建、管理,并占30%的股份。

但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天天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无非是两条路:留在北京或者离开北京。若留在北京,机会倒是有,比如当时的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认为北京的网络圈太浮躁很难成事。直觉告诉马云: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自己不单干,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就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一夜,他约齐了团队的所有人,因为他觉得有必要跟他们打个招呼。当初马云北上时,是带着8名伙伴一起来的。现在,他自己要回老家了,觉得应该把他们都安排好。

在马云宣布他要回杭州创业的决定时,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马云理解他们的想法,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会被他们接受,但他还是诚恳地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800块钱人民币,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没办法打出租车,没办法上下班,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走还是留,你们自己做决定。”

马云本来留3天时间给大伙儿考虑,但5分钟之后,包括他的夫人和5个患难兄弟在内的团队成员,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去!”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2月20日,新团队在马云家里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面对包括自己妻子在内的14 个或站或坐的听众,马云站在桌子后面,连比画带说,讲自己的计划,讲自己的愿景,一讲就是3个小时。

“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讲得兴起,马云掏出兜里的钱往桌上一拍,“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大家此后一共凑了50万元,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而且,“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马云还对自己的妻子、同事、学生和朋友要求说。

在开会的过程中,马云家里的墙壁突然渗水了,他对大家说:“我出去找点材料。”过了一会儿,他抱了一大卷旧报纸回来,然后大家一起把报纸贴在墙上,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天。

初步成功:有段时间,马云也乐颠颠地跑到香港上班去了

大家凑的50万,本打算坚持10个月,但没过几个月,就一分不剩了。于是,创业者们不得不熬过了两个月没钱、没盼头的日子。“我们打车,一看是桑塔纳,本来手都举起来了,就跟人家司机聊上几句打发过去,直到看见夏利才坐上去。”

当年10月,阿里巴巴获得了50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0年1月,马云出让阿里巴巴的30%股份,得到了第二笔投资,2000万美元。

大把大把美金的投入,迅速激活了阿里巴巴。到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会员数一跃突破了10万。

与此同时,巨额资金逐渐成为阿里巴巴“高烧”的始作俑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此时开始和媒体频繁接触。媒体自然而然地也成了“高烧”的推波助澜者。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流于简单化,比如,如何国际化?

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也没能免俗。第二笔投资到位之后,试图迅速国际化的阿里巴巴,很快就在美国硅谷开了家分公司。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样做非常合理,国际化的网站就必须要到美国去做,毕竟,交流可以使用英文,吸引人才也方便,而且很有面子,这将让阿里巴巴的国际贸易如雨后春笋般地顺利发展。随后,阿里巴巴还迅速在香港、伦敦等城市扩张地盘,而其员工,居然也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

很快,阿里巴巴看起来就像一家“跨国公司”了。北京、香港、硅谷形成“犄角之势”。为了国际化得更彻底一些,阿里巴巴甚至干脆把总部从杭州搬到了香港。有段时间,马云也乐颠颠地跑到香港上班去了——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嘿,我们来了!”

去香港的一个意外收获,是让马云结识了金庸——他崇拜多年的偶像。为什么马云会喜欢金庸?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天生缺乏安全感的马云自幼瘦小,但他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找到了某种安慰甚至是自我暗示。后来,他还喜欢在淘宝网上用“风清扬”(《笑傲江湖》中的剑宗高手)这个名字。

2000年9月 10日,马云的36岁生日这天,74岁的金庸应邀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毫无疑问,他成了阿里巴巴第一届“西湖论剑”的主角,而四位配角是:网易CEO丁磊、北京时代珠峰科技有限公司(my8848网)董事长王峻涛、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新浪总裁兼CEO王志东。

“那个时候真是互联网的好时光。”几年以后,看着当时的照片,马云感叹不已。

寒冬:“如果你专等上市,请你离开!”

以“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为主题的西湖论剑刚刚令阿里巴巴的员工激动了没几天,马云就宣布:公司进入高危状态!

实际上,国际化的“美梦”没有持续太久,马云就幡然醒悟了,他发现,阿里巴巴内部的声音开始变得杂乱,要求公司转型的呼声也此起彼伏。比如,美国分公司要求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并为大企业解决交易问题;香港地区的分公司则吁请马云以华尔街较为看重的“中华网”为榜样,尽管那家网站并没赚到几个钱。

当马云意识到阿里巴巴像“过山车”一样接近失控时,他果断收手了。 2000年10月1日到3日,马云在西湖宾馆召开了会议。“如果你认为我们是疯子,请你离开!如果你专等上市,请你离开!如果你带着不利于公司的个人目的,请你离开!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

2001年1月,马云及其高管团队作出了重要的“3个B to C”的战略决定,即:Back to China(回到中国),Back to Coast(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回到中心)。而当时阿里巴巴的账上只剩下700万美元。

毫不意外,主要针对高薪外籍员工的裁员开始了。一位拿着丰厚薪金的比利时员工,当时在负责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成了最早被裁掉的人之一。他被告知:“公司已付不起你的工资了。”然后他面临选择,“如果同意薪水降一半”(但股权会升3倍)的话,仍可以继续合作。最终,对方没有接受,哭着离开了。

大年三十,公司高层关明生、蔡崇信飞往美国硅谷。在阿里巴巴看来,这是一场“硬仗”。在硅谷,阿里巴巴有30名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他们之前被赋予了“跟微软、雅虎、eBay竞争”的使命。不过现在,梦醒了。

在将绝大多数的工程师拱手送出门外之后第二天,关、蔡二人又飞到香港。在这里,他们裁掉了22人,至此,曾经红红火火的香港办事处,只剩下8个人。

一不做二不休,随后,他们赶往韩国,裁掉十余人并将韩国办事处关闭。在国内,同样的动作也在进行:昆明办事处被关闭;规模盛大的上海办事处也被缩减到10人左右;北京办事处则从豪华的大饭店迁至写字楼内。

这些办事处,有些甚至是为了“追风”而设立的。马云事后曾回顾,在“西部大开发”提出后,自己也很高兴地跑到了重庆、成都和昆明。他的想法是,看看电子商务能不能帮助西部振兴?在昆明,马云几乎傻了,他看到的情景是,阿里巴巴四五个年轻的女员工,“每天很认真地告诉人家说,你们应该买一台电脑。那时候我感觉不对了,如果人家连电脑都不买,你怎么可能期待他们用网络?怎么可能期待他们开始在网络上做生意?”

调整的结果可想而知,阿里巴巴“烧钱”的速度迅速减缓,每个月的开支至少降低了一半。这意味着,之前仅能支撑半年的钱,现在最少可以维持一年。

不破难立。历经一番伤筋动骨的折腾之后,阿里巴巴逐渐步入了正轨。

坚持:“你是唯一一个3年前对我说什么,到现在还对我说什么的人”

2001年,被人们称为互联网的寒冬时期。在此之前,互联网急速发展,也可说是黄金时期,随便办一个网站都能赚得盆钵满金,但超速发展必然带来行业的泡沫。2001年之后,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互联网开始走进自己的“寒冬季节”。作为其中的一员,马云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此期间,马云提出了“活着就好”的目标。

2001年底,马云的投资人孙正义在上海举办了一次投资会议。每个人在前面讲15 分钟。在这个时候,昔日那些豪情万丈的网络英雄们都已经纷纷另寻出路,放弃自己的互联网事业。马云是最后一个上去讲的,在讲话之前,已经“审美疲劳”的孙正义先问了他一句:“你要不要也调整战略,放弃电子商务,转向其他领域?”

马云回答说,当初自己的梦想是电子商务,现在还是这个梦想,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自己的梦想更向前走了一大步。而且他表示还将在这个道路上走下去。

当时孙正义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整个会场也变得鸦雀无声。会后,孙正义说:“马云,你是唯一一个3年前对我说什么,到现在还对我说什么的人。”

2001年的网络泡沫破灭之后,是无情的现实,但是马云仍然觉得契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事业是主导未来的新网络经济体系。

这种经营理念使马云具有精神动力面对严峻的商业环境,也正是这种简约模式使阿里巴巴度过了特殊时期。从2001年起,互联网遭受了人们的质疑和排斥,一改往昔那种狂热的追捧,主要原因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不规范运作。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大跌,加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整个市值蒸发了60%以上。

2002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而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阿里巴巴的用户已经超过400万家。马云又在面临新的诱惑。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里巴巴拥有那么多有价值的注册客户,具备了开拓任何领域的最佳条件。

马云回忆说,当时摆在自己面前的有3条路:第一是发展短信业务,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都在这个聚宝盆里淘到了“黄金”,阿里巴巴完全有抢夺“蛋糕”的实力;第二条是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家大型网络游戏公司,陈天桥的盛大才刚刚起步,如果阿里巴巴进入网络游戏,应当会大有作为;第三条是继续在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的“老路”上走下来。

马云是一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原来的路线,拒绝了摆在自己面前的种种诱惑。他给阿里巴巴制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全年只赚一块钱!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赚到了第一元钱;到2003年底,阿里巴巴的赢利便冲破了600万元。今天,阿里巴巴没有成为另一家网易,马云也失去了被称为“中国首富”的机遇。但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无人可比。在全球网站的综合排名中,阿里巴巴已远超eBay,加上淘宝网,两个网站的排名已离全球前十的目标不远了。

(本文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出版《马云十年》,以及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马云全传》)
来源

 

2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佩服!马云以常人所不具备的胆识与勇气树立了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他凭智慧越过了江河,凭独有的智慧翻过了无数高山峻岭。他不但富有了自我,也把财富输送给了国家和百姓。伟哉,马云!

    (0) (0)

引用

  1. Tweets that mention 马云的互联网人生,马云十年,马云的创业史 | 佳人 -- Topsy.com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