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第一财经周刊:您好,高雅症患者

这个世界上是有“高雅”这回事的:高雅的爱好、高雅的言谈、高雅的举止……但并没有所谓的“高雅人类”。

大家都喜欢讲小明的故事,那么就让小明成为这个不高雅的人的代号吧。因为在当下,承认自己不高雅可能真的只是一种行为艺术。

小明不是一个高雅的人。从他四五岁时透过指缝偷看电视里男女主角含蓄的床戏,十来年后看上了《发条橙》这样X级的电影,再接下来的十来年里大概把中文英文里的脏话都说了个遍这几点来看,他的人生轨迹就没向高雅靠近过。对了,他很少听歌剧,对高尔夫球也不爱好。

尽管如此,但小明深深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高雅”这回事的:高雅的爱好、高雅的言谈、高雅的举止……但并没有所谓的“高雅人类”。审美情趣再高,也要吃饭拉屎撒尿放屁—就算在哲学的世界里,这些都跟“高雅”没五毛钱关系。你懂的。

不幸的是,小明住在一个充满了自称“高雅人类”的城市里。他们迷恋“高雅”:住在轻巴洛克加后现代装修风格的房子里;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只有周五才不穿正装;他们的博客或者微博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每一次艺术馆之行,要是会去Tate、Met或者MoMA更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预热;他们从来不看那种会有人吆喝或者不定时鼓掌的表演;他们热爱文学,文学界的大师除了村上春树,别无他选;他们在言辞上保持中立,只在确定会一鸣惊人的情况下偶尔激烈一次……他们很奇怪地将这些等同于“高贵”,并因此自觉高人一等。

小明原本认为他们高贵就高贵吧,又跟自己的生活无关咯。直到有一天发现,他突然被告知要学会这般高雅,否则便与蝼蚁无异。

小明被吓坏了,他怀疑他们都生病了。自己某天早上醒来,可能会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例如:或被强迫加入“高雅学习班”;或被列入二等公民。小明,我们要记得他是一个不高雅的人,腹黑地将这些人归类为高雅症患者,同时记录下这些病征,以备不时之需。

肺结核型高雅症

中午12点30分博一句“阳光灿烂。暖色调。过曝。油菜花海。麦田。45度仰望天空。眼前划过一道明媚的忧伤。”12个小时之后再来一句“独自靠在某个窗台,指间夹着一根从未沾过嘴唇的香烟,静候明月装饰自己的窗子,丁香一样的姑娘装饰自己的梦。”

出版一本散文合集,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是“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是这样的,我曾经遇见一位不结伴的旅行者。”几十页后的第二篇,第一句是“怕与众生的目光对上,菩萨于是低眉。”

哪怕硬盘里只有松岛枫和苍井空,哪怕除了小时候学校组织观看的《在烈火中永生》之外再没看过其他黑白片,梦中情人也永远是奥黛丽·赫本。

你不能不知道米兰·昆德拉,但你不必将其作品悉数读完,只需看过传说中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者你可以不必阅毕此书,只需记得其中的关键词“媚俗”,或者其德语名词“kitsch”。甚至,你可以只知道王菲也曾唱过《笑忘书》。

无论你是否在海边,是否喂过马劈过柴,无论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去卧轨,总是希望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微博上疯转“1.柏拉图说:若爱,就深爱,放弃,请彻底,我们不是暧昧的人,玩不起那玩意。2.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3.柏拉图说: 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把电影《分手信》(Dear John)批得一文不值,就为了说明尼古拉斯·斯巴克丝是当代最细腻敏锐的小说家。眼巴巴地等着公映当天就去看《绝唱》(The Last Song)也是同一目的,完全不被斯巴克丝是为了帮助麦莉·塞瑞斯转型而攒了这部小说这一事实所影响。

“我抽的是烟,吐出来的是寂寞”,“抽烟的女子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诸如此类的话都是不入流的,虽然不知道戈多是谁,但永远都在MSN的签名档上等他。

痔疮型高雅症

去电影院看早场,前排某男士对他身旁的女士就影片的演员台词灯光乃至拍摄机位无孔不入地一一评论,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却发现他连导演名字都说错了。

一进到博物馆、艺术区或者动物园里,他们就自顾自地对着文物或者动物面不改色地猛打闪光灯。

只要一去咖啡馆就会深沉地点一杯意式浓缩咖啡,拿着个过家家一样的小杯子一坐两小时,不断对那些点美式咖啡或者点浓缩咖啡后用免费的奶和糖自制拿铁的人扫射出鄙夷的目光。

从不参加义务献血以及任何公益活动,但凡灾难—仅限于涉及本国的—发生,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放根小蜡烛,号召为遇难者祈福。

在别人询问你关于某些非知名艺术作品的看法的时候,总会顿一顿,说:“其实它的主题还不够深刻,某些细节方面也值得再注意一下。”

酒吧里一般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永远摆着007一样的pose,用007一样的腔调对酒保说道:“伏特加马提尼——干度适中,摇晃,而非搅拌”。

千方百计要为自己的名字找个出处,什么《诗经》啦、《红与黑》啦、《竹取物语》啦,哪怕就叫王艳李爽张成钢也会假装不经意地提到,当时给你起名的那个亲戚现在如何财大气粗、有权优势。

养只小猫小狗不是为了养宠物,是为了养品种。看到自己的纯种犬跑去跟什么串种的狗玩到了一块,就一拽牵引带头也不回地拖着狗走了。

觉得艾美奖、奥斯卡奖、格莱美奖、托尼奖、金球奖里关于艺术成就的奖项都是天大的笑话,发誓不会低俗到去看或者听参与这些奖项评选的任何作品。

认为素食是人生基本境界,对于肉食者加以谆谆教诲。

没型高雅症

CD架上摆满马勒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手机铃声设成《爱情买卖》。

书柜陈列精装四库全书二十四史和商务版汉译学术名著,床头放着《于丹<论语>心得》。

在办公室或客厅高挂盗版《蒙娜丽莎》,这其实也还不算最奇怪的,还有的人挂着某个不知名的中世纪贵族的肖像画呢。
大年三十也许是一年中最高雅的一天。那天晚上你会情不自禁地为维族同胞所唱的“幸福生活亚克西”热烈鼓掌,并积极为赵本山的新小品投上宝贵的一票。

在家中也一样可以保持高雅,只要在书柜上陈列加缪杜拉斯村上春树全集,CD架上摆满肖邦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
在情人节为博红颜一笑,任由高档西餐厅和花店以高平时一倍以上的价格宰割也在所不惜。至于那位殉道的圣瓦伦丁同学,还是洗洗睡吧。

肝火型高雅症

知道故宫里开了一家星巴克,拍案而起,奔走相告并严词抗议:“这不是全球化,而是侵蚀中国文化。”至于周围卖饮料和劣质纪念品的小卖部和小贩,爱谁谁吧。

看完删减版《色·戒》,在博客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溯了百来年的历史,就为了在文末骂一句“中国已然站着,李安他们依然跪着”。

看到有人看《唐山大地震》不哭不感动,故作从容地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拎着刀去幼儿园见孩子就砍呢。”

即便和别人争论得口干舌燥面红耳赤,也永远不会忘记加上一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要你捍卫。

被指抄袭后淡定地回答:“我的态度还是那样,是欢迎学术的讨论和批评的,我本人会在学术界内部作出表态。”鬼也不知道“学术界内部”姓甚名谁,准入标准如何,是否有有效的监管机构。

高峰期乘地铁,对满头大汗地站在身边的人怒目而视。一旦发生碰撞,便严厉指责对方“到底是在挤什么挤?!缺乏修养!素质低下!背着这么大个红白编织袋,还不晓得自重!”

《中国不高兴》、《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谁在不高兴》、《中国凭什么不高兴》、《中国为何不高兴》……总之就是不高兴就对了。

水土不服型高雅症

一到西藏就觉得身心都受到了洗礼、脱胎换骨了一样,回到城市里没事就哼哼在当地学会的《亲爱的姑娘我爱你》,并把整理单反相机里那十几个G的生活留念照作为一项事业去完成。

到巴黎旅行,尽管大部分时间是花在LV或者什么别的奢侈品专卖店里纠结到底该买些什么将行李箱塞满,但是在国内的亲朋好友面前总是一脸陶醉地回忆起自己在人潮汹涌的卢浮宫里流连忘返的遗憾。

深信要亲临百老汇看一场音乐剧才算到过曼哈顿,并且无限崇拜那位号称看过几百场《猫》的骨灰级戏迷。

趁春节到美国西海岸逛了逛就感慨连篇,总结了体现美国可怕的8件小事,其中包括路人朝他微笑,诊所不用挂号,10美元就能享受低收入医保……这都怕了的话,再住时间长点,就会发现,路人有时候还会跟你讨钱,专科医生要提前一周预约,普通家庭每月医保费用超过400美金……岂不是会被吓傻么?

赶人最多的时候到上海旅游,无论世博会各个场馆需要排多么漫长久远的队伍,觉得只要把世博护照盖满各个展馆的印章,也就拥有了全世界。

无论丽江游玩的时候有多么享受那里的灯红酒绿,随时谋划着下一次艳遇,回来之后总会摊手抱怨那个地方已经太商业化了。
即便没有南瓜人出没,没有乔装打扮的小鬼上门讨糖,仍然画了怪异的妆和朋友一起看鬼片讲鬼故事互吓,并全过程通过微博直播,让大家都知道自己也是过过万圣节的人了。

每次到国外短期旅行回到国内之后都不能立刻转回中文模式,整天Excuse me来,I need to use the restroom去的。(via)

 

2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呵呵,也是一部分人的心理吧,文风挺不错的我喜欢。我更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高雅的人

    (0) (0)
  2. 这些人也只是满足一些虚荣心罢了,不过里面也会多多少少找到一些我们的影子的

    (0) (0)

Rachel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