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我的日本男友

我有个日本男朋友,并且已经有了一年半了。

初晤新友时,气氛易迅速陷入冷却。往往是大家各报家门后,便无话可说了。每当此时,总会有相熟的朋友过来圆场,开场白必定是:“喂,你知道吗,她男朋友是日本人!”此话题一出,不明真相的群众好奇心必起,谈话立刻热络起来,百发百中。

没错,我有个日本男朋友,并且已经有了一年半了。

朋友们习惯叫他“鬼子”,比如:“兔子,鬼子什么时候回来?”“鬼子”同学并不讨厌这个称呼,还常开玩笑说:“我是个日本鬼子呀!”但我知道,“鬼子”在他心中,其实只是个纯粹的代号,和桃子、梨子并没什么区别。我曾问他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他说,爷爷辈的老人们还会有一部分人不太瞧得起中国人,但年轻人已经基本没有这种观念了。“国籍”的概念已经淡化,“大概只有在体育比赛的时候,才会明显感觉到国籍的存在”。不过,在我被补办银行卡的繁杂手续搞得焦头烂额时,他也会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好麻烦啊!”

生活中,至少是在北大,喜欢上日本人是件很容易的事。与穿衣风格鲜明、行事张扬的韩国学生不同,日本学生谨小慎微,极有礼貌,很少做出风头的事情。一次,有同学在BBS上发帖,指责一个日本留学生用贴条的方法占了整整一排座位。结果,几乎所有回帖都认为楼主遇到的一定是韩国学生,并举出种种事例证明如此嚣张行为并非日本学生风格。那一帖,最终排名当日十大热门话题第一。

为了与“鬼子”多些共同话题,我不得不留心日剧、动漫、日本流行音乐的资讯,也开始学日语。然而,和很多中国朋友相比,我的这些努力,只不过是打酱油罢了。与为出国而狂背“红宝书”的“考G”一族不同,他们废寝忘食地学习日语,只因为对某位日本歌手或某部漫画的深深着迷。“鬼子”曾感叹:“我真没有想到,中国学日语的人有这么多!”

恨日本的人同样很多,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每逢“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人人网上便会刷屏式地充满日本兵残害中国人的视频、照片,标题通常是:“是中国人就顶起来!”一条被广为分享的状态是:“我喜欢看《柯南》,一集死一个日本人。我喜欢看《死亡笔记》,一集死一打日本人。我喜欢看《海贼王》,一集死一船日本人。我喜欢看《火影》,一集死一村日本人。我喜欢看《奥特曼》,一集死一城日本人。我喜欢看《2012》,30分钟日本岛就没了!”2009年,我和“鬼子”一同看“死了很多中国人”的《南京!南京!》。片尾曲响起、灯光尚未亮起的一瞬,我见他偷偷拭了拭眼角。走出影院,心情沉重的我们谁都没有说话。等着过马路时,一对青年男女站在我们旁边,男子说:“小日本太可恨了!要是让我看见日本人,我真想把他撞死!”

我爸爸喜欢看抗日电视剧,每当看到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镜头时,总恨得咬牙切齿。前一阵,他去日本出差,回家后感慨:去过欧洲、美国,从没见过哪个国家像日本那样整洁、安静,一切井井有条。“日本的印刷厂,地上一张纸条都没有!”在一辈子做印刷的他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初我告诉爸爸找了日本男友时,他并没生气,甚至很开心。那次去日本,他与“鬼子”边吃边喝,聊了四个多小时。而我的奶奶、姥姥姥爷,幼年时均经历过“鬼子进村”,却并不认为我找了日本男友有什么不妥。姥姥借此回忆起日本兵给她糖吃的童年经历,奶奶更是因为“日本人有钱”而特别高兴。

因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再次陷入低谷。民意最为高涨的2010年9月下旬,“鬼子”来中国看我。爸爸听说,半真半假地表示“我要代表中国人民打他一拳”。最近,我正准备着去日本,“鬼子”特地画了一幅“兔子赴日之图”:一架飞机从中国出发,绕过标着“思密达”的朝鲜半岛,飞向日本。画面左下角有个小黑点,一根箭头拉出它的放大版——一个小岛上插着块牌子,上书“钓鱼岛,日本领土”。你会为此义愤填膺吗?至少,在我和“鬼子”看来,这不过是个显示我们关心国家大事的冷笑话,仅此而已。

作者兔美,为北大本科生

来自: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