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

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除了阅读,还有旅行,还有思考。

原题:少阅读一点的理由

文/郝明义

有时候,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古往今来很多人提过要少读一点书的重要。我比较了一下他们的说法,大概不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少阅读还是为了多阅读,有点休息为了走更远的路的味道:

譬如:要少读,才会精通。

这一点,李光地说得最有意思:“如领兵十万,一样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无亲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肝胆,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潜在这方面也说得很透:“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可是,我更喜欢的,倒是第二类理由。

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论读书》)

夏丏尊语:“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学习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样,有时需用实验的方法,有时需用观察的方法,有时需用演习的方法,并不一定都依靠书。”

少读书,甚至不会读书,也能有极大的智慧,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师。一个幼年丧父,家贫而没有识字机会的小孩,只不过在一个送柴给客人的路上,听人家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不但由此开始他的求道之旅,并且成为禅宗六祖,由门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坛经》,流传至今。

除了这种特例,笛卡儿则从另一个面向,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放下阅读,而发现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儿自述早年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并且“以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

但是他毕业后却看法大变,“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因此做了这样的决定:

“除了那种可以在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之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于是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去游历,……”

然而,这一段考察各地风俗人情的经历(其间他甚至参与过一场战争),除了让他大开眼界之外,仍然无助于让他发现过去在书本所没有发现的真理。于是他下定决心:“同时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来选择我应当遵循的道路。这样做,我觉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门、不离书本大多了。”

而后,他就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为《谈谈方法》。(以上摘文出自北京商务印书馆译本。)

《谈谈方法》的原书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由于太长,所以简称为《谈谈方法》。

笛卡儿的原意,认为他谈的方法是可以为每一个人所用的,并且不想让人觉得深奥难解、板起脸来说教,因此他坚持称之为“谈谈”,而不说是“论”,只可惜今天大家仍然习称为“方法论”,而忘了笛卡儿的本意。

笛卡儿认为,所谓的“智慧”,“指的并不只是处事审慎,而是精通人能知道的一切事情,以处理生活、保持健康和发明各种技艺”,而“这种知识要能够做到这样,必须是从一些根本原因推出来的……也就是本原”。(出自另一本著作《哲学原理》的法文版译本序文。)
而他在摸索,思考这个“本原”的时候,用的就是他所说的:“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象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作绝对虚假的抛掉”,因此,思考最重要的是“怀疑”。所以,“我思故我在”里的“思”,不是别的,是“怀疑”。

因此,笛卡儿谈了谈他的四个方法,原话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谈谈”:

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第二条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份,以便一一妥为解决。(英文译本中则强调切分的“部份”越多越好。)

第三条是: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由于这是一个很颠覆的过程,也可能很漫长的过程。就像打掉旧屋要重建,新屋没建起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暂时的居处。因此他为了“受到理性的驱使,在判断上持犹疑态度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在行动上犹疑不决,为了今后还能十分幸运地活着”,给自己定了一套临时的行为规范。这几条行为准则,归纳整理起来是这样的:

一、遵从这个社会及法律的规定。在所有的意见中,采取最远离极端,最中道之见,来约束自己。

二、在不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时,要跟从或然率。看不出或然率大小比较的时候,还是要做一抉择。一旦抉择,就不再以为它们可疑,而相信那是最可靠,最正确的看法,果断坚决,不再犹豫,反复无常。就像密林中迷路的人,总要前行,不能停留在原地。

三、永远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要始终相信一点,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没有一样事情我们可以自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痴心妄想。这样也就可以安份守己,心满意足。

笛卡儿的《谈谈方法》的重点就是如此。

“凭着这种方法,我觉得有办法使我的知识逐步增长,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儿说。

这可以说是少读书或不读书也能追求智慧的方法,但这也可以说是所有阅读上的终极方法。(来源

 

8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作者提到一些引用观点,表示认同,但不接受。泛读跟精读都有好处,不能舍弃泛读而只求精。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那些只是不用去深究,只需了解。鲸吞与牛爵才是我们需要的方法。

    (0) (0)
  2. 我想作者准确意思应该是,如泛,不如泛中取精。

    (0) (0)
  3. 一、有积累才有突破。泛读是基础
    二、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的
    三、错误与正确是相互依存的,知道不适合才能向适合的方向前进

    (0) (0)
  4. 作者用引用的方式来证明人生不只有阅读,倒是怪诞。

    (0) (0)
  5. 五柳先生说,不求甚解。

    (0) (0)
  6. 作者提到的许多观点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文章后面却重点谈笛卡尔的方法论去了。作者提出了精读的重要性,“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但是作者不能通过精读的作用去否认泛读的重要性啊。有时候泛读一些书,说不定能给你以前都没有体会过的看法和思路。作者也提到了读书时要思考,这一点我也很赞同,学而不思则罔嘛。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但人生也不能没有阅读。刚好本人的阅读就是少,还少读那就不读了,以上仅为本人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0) (0)
  7. 人的行为很简单:使内心安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即使是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去做了,那就是消除那个让你去做的动机从而得到安宁。

    (0)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