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咱们长了舌头,说话确实比吃饭更重要

彭远文:如今吃饱肚子已不是问题,咱们长了舌头,说话确实比吃饭更重要。

原标题:激动的舌头
作者 / 彭远文
来源 / 《看天下》
插画 / Eduardo Recife

小时候看《笑傲江湖》,有一段印象深刻。那是冲虚道长威胁桃谷六仙:再乱说话,令狐冲就要点他们的“终身哑穴”,“那‘终身哑穴’一点,一辈子就成了哑巴,再也不会说话。至于吃饭喝酒,倒还可以。”

桃谷六仙齐嚷:“说话第一,吃饭喝酒尚在其次。”后来我看胡适题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就想:要说当得起这八个字,恐怕无过于桃谷六仙的——只不过他们倒未必是为了公义,只是单纯爱说话而已。

作家莫言也很爱说话,他说自己小时候就经常一个人对着大树自言自语。等到长大了进入成年社会,喜欢说话的毛病给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莫言家庭成分不太好),他妈妈痛苦地劝告他:“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

莫言自述:“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这一点,莫言倒是挺像桃谷六仙。后来莫言之所以取了这个笔名,就是要告诫自己少说话,但看来还是败给了天性,否则他也不会写这么多书。

网上关于莫言该不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不少,我一直不敢发言,因为没看过他的小说。11日晚获知他得奖的消息,赶紧找了他的《蛙》来看——咱不能落伍啊。《蛙》的主角原型是莫言的姑姑——在书里也叫姑姑——因为精湛的接生技术,被乡亲们视为“送子娘娘”,又因为执行计划生育,被视为“杀人魔王”。

书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晚年的姑姑,供了满屋子的泥娃娃,样子都是照着姑姑引产过的婴儿捏的,“我让他们在这里集合,在这里享受我的供奉,等他们得了灵性,便会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投胎降生。”姑姑一个一个说着他们分别降生到什么样的家庭,看到这里,做了父亲的我,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看了《蛙》,我得说一句:莫言获奖是够格的。他称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当感觉并认识到自己的懦弱是一个巨大的弱点时,于是在我的很多小说里就出现了那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敢于坚守自我的人物。”

胡适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出自范仲淹的《灵鸟赋》,他之所以想起,是因为有人问他,中国有没有类似美国“不自由,毋宁死”这样的话。这几天,“不自由,毋宁死”这六个字也小小热了一下。

10月10日,重庆彭水大学生“村官”任建宇,转发微博被劳教申诉案开庭审理,据媒体报道,任建宇曾让女友网上订购了一件印有“不自由,毋宁死”字样的文化衫,后来被当地警方作为劳教的物证收走了。警察对任建宇的女友说,一个正常人怎么会这么想呢?任建宇女友也不是很懂,她查了这句话的来历,相信任建宇很正常。想想不禁后怕,兄弟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穿这样的文化衫,不觉得自己不正常,只觉得自己好酷。

这几天还有几件好玩的事情。一个是一段网络视频,民工模样的女子模仿外交部发言人讨要欠薪。我看了,表情有点怯,念得磕磕巴巴,和说话的内容完全不搭,很有喜剧效果。到目前为止,事实并不清楚,到底是谁制作的也不知道,但不管怎样,传播效果极好。

10月7日,两名90后也在复旦大学门口搞了一场行为艺术,他们站在跷跷板上两头,各拿一个牌子,分别写着:“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重量”——联想到上个月,河南小伙程帅帅计划给北大送“北京人大学”的牌匾,我真是好喜欢现在的年轻人呀。说话也要讲究技巧,正如时评人刘洪波所说:“欢乐固然要有欢乐的表情,但诉苦也必须先能悦人。”

昨天下班,路过一个小区,又碰到了那个在路边演讲的胖子。他牵着一条狗,指手划脚大声说话,看起来精神有些不正常。旁边的人习以为常,吃烤串喝啤酒,没有一个人嫌他聒噪。很认真地说,我觉得这真是和谐的一幕啊。如今吃饱肚子已不是问题,咱们长了舌头,说话确实比吃饭更重要。

标签: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