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为什么中国人学习不用心?

Chinese-pupils-recite-rul-008

(在中国的一所小学里,为了成为一名好学生,孩子们在背《学生守则》)

早晨7点30分,在去上课的路上,我从很多中国学生身旁经过,他们在背诵英文,为即将到来的如浪潮般的大小考做准备。

我最近才来到中国学习,但是很快我就观察到在这儿死记硬背是至高无上的。记忆,而非理解,成了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而在西方人眼中,这种做法似乎比较陈旧。然而,中国人认为强记是实现理解的一种方式。

据国际研究显明,华南理工大学(该大学位于广州)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安然教授解释说:“尽管西方人认为强记和理解是相互排斥的,而中国人却倾向于把它们看成有关联的现象。”

中国的教育体系位于世界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列,这一点也证实了强记做法的有效性。

考虑到若想在中国获得功能性识字能力,只需要掌握3000-4000个汉字,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重复记忆是如此得重要。

在英国的大学里,“运用理解”这种能力是学习的主要目标。阿曼达·西维斯(Amanda Sives)博士是利物浦大学的政治学讲师,他说:“大学并不是要硬背数据,死记名人名言,或者学会叙述的方法。它包括理解一些想法和概念,进而能够使用它们去发展一些相关的、有据可依的观点。”

在中国,记忆学习很早就开始了——而花费在高中时期的三年,几乎就是单单为了准备高考(或被称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肖宇是从我的一名学长,他告诉我,在高中那三年里他每天都要学习8个小时,从周一到周五,之后在周六还要再学6个小时。当他进入大学之后,这种学习的时间反而增加了,他当时学的是生物技术,几乎是全英文的。

高考太重要了,曾有报道称学生借助静脉注射,来延长他们可用来学习的时间。

当然,教育体系都各有利弊;我在这儿并不是指责这个我认识还不到两个月的体系。不过有趣的是中国是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准备年轻人的。

肖宇说教学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选择。成年累月机械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科学、数学以及商业类学科产生一种内在的偏爱,而艺术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这并非巧合,因为中国期盼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的主力。它正在创造新一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业领袖,而这些人拥有的技能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迫切需要的。

学习以享其乐趣、拓展知识,这是我们在英国享受的伟大自由之一。不过与此同时,我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经历使我领会到对于中国人而言,死记硬背是一种运作极为良好的学习方法。

标签: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