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大话西游》的前世今生

p459812902

无论是当年电影院里为数不多的观众,还是这部电影本身的主创人员,都没有预感到《大话西游》这部当年票房平平的港式喜剧,能够在放映五年后才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在中国的青年人中形成了极大的号召力,乃至架构成一个“大话”式的话语环境,演化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再演绎!”一个如今已令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反叛神话故事之后,《大话西游》自己也造就了一个属于电影市场和电影文化的传奇。从1996年以来,《大话西游》便在大学校园的录像厅里成为最叫座的影片之一,四年来《大话西游》的VCD热销不止,网络上的大话网站也层出不穷,以熟悉“大话”对白和反复观看 为特色的“大话迷”随处可见。

已经有太多太多的“大话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传颂,二十多遍的观看记录早就不足为奇,《大话西游》中的对白也经常能在不经意中听见——“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打雷啦!下雨啦!快收衣服啊!”“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它会污染环境,唉,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而1996年该片公映时,北京地区的20万元票房,曾经让诸多电影公司大跌眼镜,一位在盗版界从业多年的贩子,估计该片问世以来卖出的正、盗版影碟最保守也有十万张左右,北京地区则至少四五万张。

笑闹之中已经没有太多人去关注《大话西游》到底怎么热起来的,对于大部分“大话迷”而言,《大话西游》本身的扭力大大超过他的幕后花絮,但是当我们在查找《大话西游》的资料,拜访当年电影的参与人员时,却发现其实《大话西游》的幕前幕后还有着若干若干值得玩味的东西。

1、开拍啦

和大多数港产影片一样,《大话西游》直到开拍也没有详细的剧本。整个构思取自编剧技安也就是导演刘镇伟(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大话西游》获得了最佳编剧奖提名),而剧中主人公至尊宝的最佳人选,在刘镇伟看来非周星驰莫属。

在此之前,刘镇伟和周星驰已经有多部影片合作,其中包括周星驰的早期成名作《赌圣》。同样出于惯例,在《大话西游》的创作中,周星驰参与了大量意见,甚至后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对白也出自他手。

从一开始,周星驰就把《大话西游》定位为爱情故事,他希望能以周氏风格来演绎一个爱情悲剧,从而摆脱“周星驰只能演喜剧”的访问说法,虽然此前周星驰一直在作超越喜剧的努力,但直到《大话西游》,这种努力才为大家所意识和认可。整个剧本也是在其后的拍摄过程中慢慢完善起来的,甚至在《月光宝 盒》中的大量人名,包括至尊宝、春三十娘都是从另外一个作废的剧本中挪用而来。

1994年上半年,香港制片人陈佩华,开始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当时的厂长(现任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经理)董刚联系台拍影片事宜。在看到剧本提纲时,《大话西游》并未引起西影厂过多的兴趣(直到今天在西影仍有人认为其剧本不忍年读),但是考虑到周星驰的市场导召力和港片的商业利益,一向以出产艺术片著称的西影厂同意合作,参与除创作以外的全面工作,并且选择宁夏张贤亮影视城为外景拍摄基地,《大话西游》中的大量沙漠场景,都是在宁夏风景胜地沙壶拍摄,(大圣娶亲》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场景,据说还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古城堡。

七八月间,《大话西游》正式在宁夏开拍,无论是香港方面,还是西影厂方面,都不曾想到这部当年投资6千万的影片,会在六年后依然有人来追溯它的前前后后。好累。

几乎所有参与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演员还是制片人员,回忆起当年的拍摄,共同的感觉就是“累”。在一百多天的时间内,完成上下两集电影的拍摄,对于习惯密集型高强度劳动的香港演员来说,尚且疲惫不堪,更逞论慢工出细活的内地工作人员。那次的拍摄任务,以至于被西影厂的工作人员评为最辛苦的影片之一。

拍摄工作分三组进行,A组由刘镇伟挂帅拍文戏,B组由程小东负责武打场面,C组在结束外景拍摄回到西安拍内景时组成。最辛苦的当然是演员,往往起完一组又一组,吴孟达就曾经连续拍摄六组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剧组里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组工作人员,经常是早上五点开工,直到翌日七点才收工。

在接触西影厂当年参加《大话西游》拍摄的工作人员时,几乎每个人都提到时间紧张,工作辛苦。事隔六年,当时的制片赵平仍记得为准备一日四餐,最多时曾派过四辆送饭车,为了片场几百好人的饮食,从早上到深夜,厨房几乎没有停歇过。

除了辛苦,西影厂的工作人员共同谈到的另一个共同感觉是“像在给资本家打工”。在这次合作中,西影厂一投入一百多名摄制人员,而在影片开拍之初,港西两地的演员,就因为待遇问题发生争执。

当时刚从《红樱桃》剧组回来的制片主任丁小鹏,遇上的第一件棘手任务,就是解决西安武打演员与香港武打导演之间的矛盾。因为角色分配不均和双方沟通上的问题,丁小鹏来到剧组不久,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西安武打演员把香港武打导演堵在了房间里,整个剧组乱作一团,香港方面的演员和制片人根本无法控制场面,只能说一说“你们西安人怎么这么野蛮了”,程小东也把自己反锁房间内,不敢出来,最后还是由丁小鹏等几位西影厂的制片,与武打演员的代表进行交涉,才缓和了整个局面,自此以后,香港方面和西影厂的合作才慢慢融洽起来。

虽然听上去这样的故事,不像发生在《大话西游》这种妙趣横生的电影背后,但是在长达一百多天的拍摄期间,更多的还是琐碎的摩擦和疲惫。甚至在整个电影拍完之后,西影厂也仍有争议,当时的艺术副厂长张子恩极其看不上这部影片,觉得它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只能算文化垃圾,事隔多年,以张子恩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都不愿谈起当年的合作。

2、关机

从炎炎夏回到大漠狂沙,上百号人的摄制组,经历完银川最恶劣的两种天气后,收兵返回西安,拍完最后的内景。据说当时动用了西影厂的三座内景大棚进行拍摄,今天再到西影厂,当年的盘丝洞、花果山、至尊宝和牛魔王的“内脏”都变成了仓库。难以想像六年前,就是在这里为一见周星驰,方圆百里的星迷们 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而当年的这些星迷们,想必如今各自手里都有这一套苦苦等候的《大话西游》吧。

不管是否有过摩擦,西影厂的工作人员,都承认香港演员的敬业精神值得佩服。《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这两部影片,在最初的设想中是一部以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为蓝本的喜剧,可是最后剧情的发展,完全超出编剧兼导演刘镇伟的估计,一部片子已经无法装下这帮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了,只有将计划改变,一分为二。

从简单的大纲到结构复杂的后现代,整个创作过程不过三个月时间,虽然前期刘镇伟也有过自己的构想,但这种速度还是让已经担任过黄建新、张艺谋、陈凯歌多部影片的制片丁小鹏大为吃惊。而且香港工作队伍的精简也是有目共睹,为了能在视觉上接近孙悟空,剧组请回美国化妆师参考大陆电视连续剧《西游 记》中的孙悟空,设计了一个在传统感觉上既像又不是太像的至尊宝。

此外,片中的菩提老祖就是导演刘镇伟自己,饰演至尊宝部下瞎子的,竟是堂堂到导演江约城,朱茵也在移魂大法一场戏中扮演猪八戒——全是为了节约人手,而他们的表演也并没给影片丢脸。

3、票房惨淡

在大陆地区,《大话西游》在南方地区的票房情况稍优于北方,但却没有预想中火爆,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典型,1996年2月,《月光宝盒》还是作为寒假影片推出,三个月后《大圣娶亲》登场,可是两部票房都只在20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数计算,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国产影片替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当时同期放映的《风云》票房为370万,还有后势强劲的《挑战者》。

据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资深专家高军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就不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太吵太闹”,所以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作为不被看好的电影,自然在北京也没有作过多宣传,只是在一些报纸电视作了一些常规宣传,也正是为此,《大话西游》在资料馆的记录少之又少,我们甚至很少听说哪个‘大话迷”,是在电影院经历《大话西游》第一次的。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冷淡,不乏中途退场者,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算黯淡,同期的《摇啊瑶,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最高记录当属《狮子工人》高达1000万元。

在河北省,电影公司只要了《月光宝盒》,没要《大圣娶亲》。因为他们不看好这部影片,说是“太闹”,特别是《月光宝盒》“特别没劲”,河北省电影公司买了《月光宝盒》4个拷贝(同月上映的《孔繁森》是问个拷贝、稍后放映的周星驰的另外一部影片《大内密探零零发》是10个拷贝)。《月光宝盒》在整个河北省的大小影院的票房成绩是20多万元,成绩只是在普通影片中属中上等。

由于《大话西游》全国票房走势一般,所以后来尽管靠现在十几倍的高价卖出拷贝,但直至今天,西影厂还有100多万余款没有收回。

同样在台湾地区,《大话西游》全台票房只有2000万,以致片商都大吐苦水“赔得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有信心”。而在此之前,片商一致看好并估计票房能有5000万左右,今台湾著名片商蔡松林失望的是,在拍《大话西游》之前,星仔本人对他承诺会很搞笑,但到《整蛊专家》拍摄之前,轮到导演刘镇伟向他承诺,但结果还是让他赔钱。

在周星驰到台宣传时,蔡松林私下提醒‘作好演员就好,不要有太多个人意见,下一部《百变金刚》绝对要疯狂搞笑”。蔡松林当时还对媒体吐露不满:“以前问他们新片内容是什么,他们都神秘兮兮,内容都不透露,连片名都没有,只是说周星驰的新片就要我们出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一定要他们把内容清楚写出来,白纸黑字,要保证一定搞笑。”

在搞笑效果和票房数字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台湾片商对星仔电影版权的高价位均有怨言,并放出风声要压低价格。

4、奖项、对周星驰的影响

周星驰很努力地想在电影上有所创新转变,不想一成不变地搞笑,无奈片商和观众都不领情,观众似乎已经认定周星驰只能搞笑,要是加上点伤感加上点思考就着实接受不了(这也说明周星驰从《少林足球》开始向打星转型的原因,拍功夫片是他的夙愿),而片商则认为星仔以1700万港币的高片酬,就一定要有“大搞笑”;而且南北观众口味不同,对于许多北方观众,更能接受葛优、陈佩斯式的幽默,对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表演,惟一的感觉就是闹,这也是北方票房少于南方的一大原因。

事后导演刘镇伟在检讨《大话西游》票房不够理想时,认为错在把片子分成上下两集,一部戏分成上下两集,就不能一气呵成,剧情就会比较松散,受过这个教训,以后就不会这样做了,虽然素材多得不得了,也只好把它尽可能浓缩,宁可把观众压得透不过气来,也不能让他们泄气(在香港电影界,李连杰的 《倚天屠龙记》曾试图推出续集,后也作罢)。

这部在日后长盛不衰的经典喜剧,被业内业外称为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作为一部喜剧,却能让人泪流满面的爱情悲剧,在1995年的香港金像奖评选中,只有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提名,其余风头均被《东邪西毒》《饮食男女》《女人四十》等言情艺术片占尽,最后只得到最佳编剧奖——更意味深长的是,《大 话西游》中唐僧的饰演者罗家英,在这一年凭《女人四十》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而当年那些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如今只被当作回忆和纪念保留着,再也没有人能够像看《大话西游》一样,十遍二十遍地反反复复温习他们。

在《大话西游》之后,周星驰不仅放弃了大制作的尝试,并且在《百变金刚》中连个人表演都有所收敛,并使用了大量特技镜头。虽然每部周星驰的电影都能捧红不少新星,从《逃学威龙》中的张敏,到《大话西游》中的朱茵、莫文蔚,再到《百变金刚》中的粱咏琪、孙佳君,以及《喜剧之王》中的张柏芝,每个女星都凭借影片一炮而红,可是从1994年之后,有人预言周星驰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无论是市场号召力还是票房都开始走下坡路,尤其在大陆市场,《大话西游》之后,除了《百变金刚》,再也没有进过周星驰的新片,而且《百变金刚》的票房仍然没有起色。

5、盗版录像带

当《大话西游》在电影市场上命运多时时,盗版录像和VCD的兴起,竟然让这部影片梅开二度。

1995年,当辽宁省电影公司与西安电影制片厂,签订购买该片东北三省行政辖区内发行放映权的合问后,该片的拷贝原定于3月9日运抵沈阳,3月10起在沈阳市首轮映出,这一天也是全国首轮放映。可是在此之前,《大话西游》的录像带已在沈阳一些地方播放。

3月4日,一所学校的电化教室内公开播放《大话西游》第二集的录像带,被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当场发现,当问及录像带的出处时,电化教室人员说是从一个录像带出科门市部借出的。不久,沈阳市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查封了无证经营的录像播放点,并顺藤摸瓜,找到销售《大话西游》盗版录像带的摊主,查获盗版《大话西游》录像带22盒,同时还查获《红番区》的盗版录像带4盘。据摊主交代,这批盗版录像带是从沿海城市贩运过来的。

而早在《月光宝盒》在香港上映后不久,几乎是同时,盗版录像带就已经在大陆出现。从香港参加完首映式的制片主任丁小鹏和销售部经理白云,在途径广东时,就发现了《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为此西影厂专门组队去打击盗版,最后追根溯源找到江西南昌,在那里找到大规模的制造窝点,但是那时的盗版录像带早已经是野草烧不尽了。

只要有了盗版,就必定会有繁殖的土壤,小镇上的录像厅、学校里的电化教室、电影院的两侧小厅,在电影院放映的档期内同时放映《大话西游》。但那时,在大多数人眼里,《大话西游》也无非就是夹杂在众多港台电影中的一部更为荒诞搞笑的片子罢了。

6、热自校园

有人说《大话西游》是超越时代的超级喜剧,也有人说《大话西游》是生不逢时,这部既没有太多前期宣传,也没有留下多少影评的周氏喜剧,在当时不仅没有火爆的票房,就连批评的影评也很少收到。

在经历了票房不如意之后,《大话西游》就几乎悄无声息了,至多能听到一些搞笑、荒诞的评价,当时大多数观众感到费解的是,一个故事怎么被好端端地拆解成两集,看得不知所云,而且看惯了六小龄童的齐天大圣,怎么也难以接受周星驰演绎的新版大圣,无厘头的周星驰怎么也开始煽起情演起爱情故事?总之,对于《月光宝盒》《大圣娶亲》,观众觉得除了怪,还是怪。1995、1996两年,《大话西游》基本上仍属于一部没有口碑和推介的影片。

然而1996年年底,《大话西游》本身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盗版VCD开始猖獗,原来爱上电影院的人,突然发现只用花上电影票的一半钱,就能看到最新的电影,而本来就不上电影院的,自此也更不会选择前者,盗版世界开始无孔不入。

1996年,结束影院惨淡经营的《大话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也许电影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荒诞不经以及另类版《西游记》,也许《大话西游》更适合在校园的土壤里开花,所以电影一在学校放映,立刻博得满堂喝彩,巡回式的结构,被演绎成反叛性格的剧中人物,另类的爱情故事,《大话西 游》中的对白被惊为天人。

开始有人研究起至尊宝穿梭于月光宝盒的寓意,有人四处寻找剧本,突然有一天有人无意间脱口而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台词已经能从学生的口中自然地说出,而学生宿舍里不时能听见蚊帐里念念有词,不是单词而是台词,不是演出时用的台词,而是《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对白兴起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喜欢《大话西游》的理由也无法说清。因为它彻底推翻旧模式,因为它用喜剧来演绎爱情,因为至尊宝太符合年青人的心态,这些都可以是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看第N遍和第N+l遍的理由。

7、火热空前的盗版VCD销售业绩——《大话西游》业绩中的战斗机

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大话西游》的名声,开始传遍高校了,买盗版VCD的热情,犹如滔滔江水不可阻挡,在各个宿舍都会隐藏几个绝对够资格的“大话迷”,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断使用《大话西游》中的各种对白,惹得更多的学兄学弟们心里痒痒,渴望尝试一下。

“《大话西游》好看!”以谣言传递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中传开。不懂《大话西游》,不看《大话西游》被认为是与时代脱节,根据《大话西游》改编的各种版本的故事也随之而出,年轻人以其取之不尽的热情,反复欣赏着廉价盗版带来的欢愉,看《大话西游》成为像听流行歌曲一样普遍的事情。

这是一个像至尊宝永远无法打开那扇“芝麻开门”的盘丝洞大门一样的问题。也就让我们姑且认为校园《大话西游》热,处于现在进行式时,校园外的《大话西游》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如果说《大话西游》在校园里的传递是以寝室为单位,那么在校园外就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传递。

《大话西游》曾经创下过一些惊人的记录,许多从来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奥斯卡经典影片不看者,因为《大话西游》的久负盛名,而难以按捺住好奇,从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话西游》的上座率远远高于奥斯卡最佳影片。

关于《大话西游》的故事层出不穷,靠《大话西游》开始一段感情的例子已太过俗套,有更多的《大话西游》集团开始成立,定期复习和研究各种版本成为他们的乐趣之所在。这一切“大话迷”的欣欣向荣,最后都要归功于盗版VCD的方便。

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

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纪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五万张。

《大话西游》和法国影星苏菲·玛索的《芳芳》,并列为盗版VCD中的“常青树”。热卖高潮虽然早就过去,但是现在只要带来《大话西游》的盘,不需要推销仍会一卖而空。回忆起1997、1998年的那段幸福时光,大卖家还是无限向往之。

8、网络&电视

在与很多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大话西游》经历,是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的。电影频道在影片放映一年后,就能获得播出权,电影频道播出《大话西游》的确有些出人意料,1997年春节期间,在电影频道的春节电影广告中,大家看到一个久违的名字和一种期待已久的声音。

但是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似乎很难得到审片人的欢心,早在1996年《月光宝盒》上映前,无论是香港方面还是西影厂都为这部电影捏了把汗,庆幸的是顺利通过,但两部影片在大陆放映时还是略有删减,原因是太闹太怪。(抱怨删减的同志知道了没?PS:具体删减片段请参看《大话西游》那些你从未见过的电影片段!)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审片人员眼里,《大话西游》难以登大雅之堂,所以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电影频道七八次的播出,都没有在黄金时间,而是选择在深夜。

虽然选择《大话西游》,并不是因为选片人就是《大话西游》迷,仅仅是因为周星驰的片子够热闹,适合春节的气氛,但没有想到的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培养出后起的一大批“大话迷”。其中许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电影频道《大话西游》的所有重播。这部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也正是在此之后,《大话西游》正式进人火爆期,校园、办公室、网络聊天室,处处都有《大话西游》的影子。

网络上真正兴起《大话西游》,是和网站的兴起同步进行的。1999年属于《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期,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门网站。当然许多网站内容相近,多为《大话西游》故事简介、故事新编、对白之活学活用、‘大话迷”论坛等。

罗嘉是一个《大话西游》网站的站长,1997年第一次看《大话西游》,也是第一次就被喜剧感动得落泪,为了那段“曾几何时,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据说也是因为《大话西游》,他得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把搞笑和情感奇妙地结合,是罗嘉最为触动的一点,他把这称为对年轻人心理上的一种探索。两个月前,他开始做《大话西游》网站,目的就是想通过网站结交更多的“大话迷”。

有人认为是网站的火爆,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火爆,但事实上更多的‘大话迷”,是在看完《大话西游》才想到要在网上共同讨论,无论是上网还是看 《大话西游》,这一部分人群是重叠的,年轻、有朝气、又带那么一点点反叛,而网站的兴起,也带动了《大话西游》的衍生物如火如条地蔓延。从《大话西游》立股东大会版到《大话西游》之考研版,《大话西游》就像一个创作源泉,带动着大批“大话文学”蓬勃发展倾情之作。

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对白,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巡回手法,有人喜欢周星驰的另类搞笑,有人喜欢朱茵的那么一点点伤感与纯情。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波,也没有谁能像周星驰这样独占喜剧鳌头十数年。

无怪乎有业内人士语重心长地分析,《大话西游》之所以能够影响至今,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喜剧出现,哪怕是周星驰自己,也没有出过超越《大话西游》的喜剧,虽然《喜剧之王》沿袭了《大话西游》用喜剧演绎正剧的手法,但整体而言,仍无法超越后者,更遑论周星驰之后的喜剧明星如张卫健、张家辉等,他们虽然各有千秋,但与周星驰已经出神入化的喜剧表演相比仍显单薄。在喜剧断档之间,只有再重新找回原来的喜剧慢慢品味,其实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9、曾经的打算

据说《大话西游》在香港并没有像大陆这样掀起长达六年的热潮,当时电影院的观众也是分成两派,喜欢和不喜欢两极分化,也许正像刘镇伟后来自己所检讨的那样,影片分为上下两集影响了观众。而周星驰本人对两集的分配也不甚满意,感觉不是他所想要的最好效果。于是自己操刀重新剪辑了一个全新版本的 《大话西游》,时间上更短一些,浓缩为一集,据说周星驰本人对自己手中的新版本更为满意,但是,这个新版本除了他自己和为数很少的朋友看到过,至今还没有公开亮相(曾经在柏林电影节上放映过,但外国观众能领会这部电影吗?),甚至连周星驰的经纪人田启文也无幸看到。

虽然周星驰很希望影迷能看到他的导演版本,但是由于版权问题,不能实现,现在周星驰自己的星辉电影公司已经准备买回版权,让周星驰自己的版本能早日公开。无独有偶,西影厂也对即将到期的《大话西游》VCD版权,有了新的想法,毕竟他们也意识到《大话西游》的蛋糕已经越做越大。

对于国内至今仍保持《大话西游》高热,周星驰本人也有些意外,至尊宝虽然是他一个比较偏爱的角色,但他并不认为是最好的,虽然许多“大话迷”一致公认《大话西游》中的周星驰的演技已经达到巅峰,但周本人却更感兴趣的是以后还能演出哪些角色,他感觉自己在武打片上颇具天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少林足球》、《功夫》;直到2010年,周星驰终于回归西游,也就是今天的《西游·降魔篇》。

对于《大话西游》有太多太多值得回味和挖掘的故事,或者,可以套用电影里那段经典对白作为结束语:

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大家不过是研究研究嘛,干嘛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和吴承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同名同姓,片中甚至也有唐僧、猪八戒、沙增,也有观音菩萨、菩提老祖、牛魔王、白骨精,但是这不同于搞笑版的《唐伯虎点秋香》,更不是被电视剧篡改的金庸小说——即使最早的创意确实源自《西游记》,最后的效果也是比初衷走得更远更远,甚至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到不相 干的地方,由相同的人物、类似的背景,叙说着一个与原著无关的故事。

执导《网络时代的爱情》一片的新晋导演金珠,是《大话西游》最早的一批观众之一。在他看来,《大话西游》更像是孟京辉的话剧,从另外的角度探讨文化,解构传统,尤其是至尊宝在时空穿梭的结局,让金深叹为观止。

和无厘头大师周星驰的其他喜剧作品相比,《大话西游》显得另类,上下集合起来接近两百分钟,时空穿梭、前世今生、魔法神通等等元素天马行空地交织其中,甚至令人在看过一次两次之后,难以清晰理解放事的结构,银幕背后的创作意图,仿佛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是能够引起共鸣却难以描述的感觉。

最奇妙的是,我们发现不需要真正去弄明白所有情节的来龙去脉,都可以被电影所传达的那种感觉所触动,好像每个人都能分别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同的人受到的暗示可能不一样,心灵被触动的理由也不一样,但爱上这部电影是一样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大话西游》又是“非常中国”的,因为它饱含着中国文化的韵味。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坐在外国的电影院里看美国电影,尽管他的英语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但当影院里的外国观众为一句有趣的对由齐声大笑时,他仍很难感悟到其中的幽默,这时他想起《大话西游》中唐僧的那句“观音姐姐”,想无论汉语学得多么好的外国人,也不会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于是文化上的隔膜感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事实上已经“为中国文化所化”,于是沉浸在《大话西游》的回忆中,潸然泪下。

 

才 1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时代在进步…人的认知也在提高…大话西游就像一个先知…先驱…在当时我们的思想水平或者什么东东达不到周星驰思想的那一种高度就不会理解这部影片了….
    我认为一个好的电影…好的导演或者艺术家就应该像先知…先驱一样

    (11) (3)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