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真实历史人物,很有意思。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renorg ,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咱们微信里见!
在金庸小说中,有哪些江湖人士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文/苏莉安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里时常有历史人物跑进来客串,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一大堆;主角也时常参与历史重大事件,比如蒙古统一、南下征宋,李自成进京,康熙平三藩等等。
但书中所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只是套了「历史」的外衣,里面则根据剧情需要做了大量修改。理由很简单: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冲突的戏剧化。
因为真实世界里极少有凭着个人武力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这与武侠中的一骑当千完全相反。所以必须要对史实进行删改,甚至只借个名字进行原创,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下面就按创作顺序讲一讲金庸小说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吧。
除了史上真实存在的之外,也顺便澄清一下那些与历史互动较多、却纯属虚构的人物。
《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中冲突双方的主力,一边是清廷,另一边是红花会和回部。
红花会是完全的原创,借鉴了一些天地会的元素。(如天地会的标志红花亭,被金庸借来一劈两半,化为红花会的前任总舵主于万亭)
而回部和清军的战争,正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大小和卓之乱”,中学历史课上都教过。
回部首领老英雄木卓伦的原型即是小和卓,本名叫霍集占。所以金庸才给他的一双儿女起名霍阿伊和霍青桐。
书中所写的兆惠将军征回部,在黑水河被围困三月,次年援军抵达并里应外合大破回军这些均属史实。唯一的不同在于小说情节里木卓伦父子战死,而史载大小和卓西逃后还有很多后续,看来是为了剧情需要而砍掉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件重口味的事情:史载霍集占原有一位妻子法蒂玛,但由于她的家族与霍集占家族不和而被抛弃。清军平定回部后,被俘的法蒂玛作为大小和卓的家眷被解送北京并入宫,后来被封为容妃。
这位容妃,就是日后民间传说中的香妃,也就是《书剑》中的香香公主。
倘若把史实和小说结合起来,那么同时爱上陈家洛的并不是姐妹二人,而是母女……
嗯咳,大家先不要遐想了,历史上的容妃和乾隆恩爱二十余年,既没有怀恨也没有刺杀,更没有多出一个陈家洛在中间插足。
顺便提一下陈家洛带着母女……姐妹两人在沙漠中发现的那座玉山与古城,原型正是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城。当然,楼兰城中并没有什么通体雪白的玉山,但古城位于罗布泊复杂多变的雅丹地貌中,地磁强烈,指南针都会失灵,所以书中所讲的迷宫与吸走兵器的磁山还是有些根据的。

迷宫般的雅丹地貌
书中乾隆的身世之谜,源于清朝各地都流传过的著名民间传说:雍正无子,用自己的公主偷换了某某家的孩子,就是日后的乾隆(某某的身份在各版本里均有不同)。
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流言最初应该是各反清团体所散布,用于涣散对面的军心:你们的皇帝其实是汉人,那你们的血脉就断了,江山也坐不牢啦!
金庸依据自己家乡的传说,将乾隆设定为阁老陈世倌之子,和陈家洛是同胞兄弟。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也一直十分流行,主要是因为乾隆对他超乎寻常的宠信,让不少人起了疑心。事实上乾隆是福康安的姑父,从小就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侄子,召他入宫学习,长大后又让他带着精兵良将屡立战功,如果不是四十多岁就去世,将来肯定能封王。
而福康安受此娇宠,变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引起了无数人的不满。
传出这种流言,有一半也是出于泄愤——别看你平日闹得欢,其实你只是个短命的私生子!
《碧血剑》
《碧血剑》一书的背景为明末,袁崇焕被杀、李自成进京、崇祯上吊、皇太极入关这些史实自然不必提了。
但主角袁承志的身份纯属虚构。因为袁崇焕唯一的遗腹子是袁文弼,后来从军宁古塔,其子孙入了满籍。清末名将富明阿、寿山均为其后裔,寿山之女寿懿还嫁给张作霖当了五姨太。
袁崇焕旧部「山宗」(二字相叠即为「崇」)誓为督师报仇这段是全书的引子,不过「山宗」的存在则完全是小说家言。后来新修版中袁承志成立「金蛇营」并归属闯王帐下一事也是虚构的。
多尔衮与孝庄通奸、被皇太极撞破后弑兄摄政这段剧情,被无数野史津津乐道,单是电视剧里就出现过几十上百次,此处不再赘述。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纵容手下抢掠、害得民不聊生的行为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详细记载。唯独陈圆圆不关他事,而是他手下刘宗敏干的。
吴三桂原本打算降李,却「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朝,原因很多。最主要一条是吴三桂父亲及全家被李自成手下拷打劫掠,加之听闻北京城的惨状后,深深觉得难在李自成手下安身。至于爱妾被抢,只能算原因之一。
崇祯砍断长平公主一臂确有其事。而公主虽然未死,其命运也很悲惨。明亡后上表要求出家为尼,多尔衮为笼络人心,硬是将她嫁给崇祯生前所选的驸马周世显。婚后一年多,年仅十七的公主就郁郁而终,自然也没有什么独臂神尼的后续了。
说句题外话,那个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温家堡在小说中并没出现过。虽然人家是姓温,但江湖上正式的称呼是「石梁派」(新修版改为「棋仙派」),也没有什么堡,只是一所大宅子而已……
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