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教孤儿唱“感恩的心”是无耻的

施恩望报还算正常,施恩索报就更糟糕。对于没有偿还能力的孩子索报,简直是残忍。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renorg ,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陌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11

教孤儿唱“感恩的心”是无耻的

文/杨支柱

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人都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弃婴,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则要求孩子们给领导唱《感恩的心》表达感恩。我觉得这种见怪不怪甚至传为美谈的做法有很大的问题。

任何人幼年和老年都是由别人供养的,通常他(她)在工作年龄段创造的价值都要远大于他(她)一生的耗费,否则财政就要破产、社会就要倒退;孤儿并不例外。政府供养孤儿,政府并没有吃亏(佳人微信公众号:jiarenorg)。把孤儿当作负担,跟把所有孩子当作负担一样,是对人的一生断章取义、瞎子摸象。计划生育政策最初就建立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基础上。

跟普通孩子相比,由政府供养的孤儿并没有占“便宜”,是他们的父母因摆脱抚养负担而占了社会的“便宜”,而他们的父母通常并不想占这个“便宜”。因此政府供养孤儿的花费就像遇到了地震一样,是不可归责于个人的意外损失。与不是孤儿的孩子相比,孤儿一生从(包括其父母在内的)他人得到的更少,而付出是同样的。孤儿不欠社会的,相反“上帝”欠孤儿的。

弃婴的问题要复杂一些。弃婴的父母逃避对孩子的养育义务显然是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的。但是弃婴本人跟社会的关系跟孤儿没什么两样,对弃婴父母的追责不应该导致社会对弃婴和孤儿区别对待。

福利院工作人员教孤儿《感恩的心》给自己听或给党政机关领导人听,让受到亏欠的孤儿反而感到自己亏欠了别人,从而甘心被奴役,是一种很无耻的行为,是利用强势地位对弱者的一种感情欺诈或感情勒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领导人如果对孤儿做些有益的事不过是履行职务,是他们拿工资的对价,是应该做的。就像制造皮鞋的工人不能要求买到皮鞋价廉物美皮鞋的消费者感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领导人也无权要求他们工作的受益人对他们个人感恩。

孤儿成年后感谢社会替他们的父母尽了抚养他们的责任,愿意“父债子还”更多地报效社会,无疑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自主奉献是一回事,被勒索是另一回事。在孤儿还没有能力报效社会的时候去勒索感恩,培养“感恩的心”,比孤儿成年后再去向他们勒索捐赠更无耻。

即使孩子真的亏欠了他人,被亏欠的人也不应该挂在嘴上(佳人微信公众号:jiarenorg)。施恩望报还算正常,施恩索报就更糟糕。对于没有偿还能力的孩子索报,养成孩子的亏欠心理,使他们因亏欠而服从,是一种精神奴役。看过高尔基《童年》的人应该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从内心深处被奴化,他(她)会痛恨施恩者经常把自己的恩情挂在嘴边。用高尔基《童年》里的话说,“你是不是希望我扒了自己的皮卖了来报答你?”

任何孩子都需要父母,而父母只能是自然人。福利院这种没胳膊、没脸只能由员工代理的机构永远不可能成为孩子的父母。让孩子长期在福利院呆着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本身就是不利的,如果还索取“感恩”那就更加不利。因此福利院只应该作为抚养孤儿、弃婴的过度场所,应该帮孩子尽快找到走失的养父母或合适的养父母。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生父母或养父母可能骂已经成年的孩子忘恩负义,但是几乎没见谁从小教育孩子感自己的恩,他们通常都是教孩子感别人的恩——那些人对孩子的帮助未必有多大,但他们没有帮助孩子的法律义务,也从不把恩情挂在嘴边,更不可能拿恩情去示众!这种默默的帮助让孩子感到友善,感到温暖,其实想忘记也不容易。

据2006年2月10日北京晚报报导《男孩不再姓“国”女孩不再姓“党”》一文报道,大连市福利院已停止实施男孩姓“国”、女孩姓“党”这个沿用了30多年的规定。大连市福利院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佳人微信公众号:jiarenorg),“此举将有利于孩子们减轻精神压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样的道理,福利院也应该让孩子们停唱“感恩的心”,不再时刻提醒他(她)记住自己是孤儿!(来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