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性别科普:我不是一个男人,可能也不是一个女人

李银河对拉拉传闻回应的事件挑动了媒体的神经,她在博客中宣称自己为一名异性恋者,掀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renorg ,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陌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0438228410EF

李银河对拉拉传闻回应的事件挑动了媒体的神经,也掀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其中,公众最多的困惑指向李银河到底是不是“拉拉”的问题——她的“跨性别”同居伴侣被引入了公众视线,而她却在博客中宣称自己为一名异性恋者。这似乎挑战了公众印象中不是异性恋就是同性恋这种非此即彼的划分。然而,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身份认同、性取向等纷繁错杂的作用在人身上的问题远非“同性恋”和“异性恋”两个标签就能概括的。这里,跨性别群体更是被边缘在了这两种标签以外,在中国仍然缺乏研究的对象。

关于“性别”的科普

关于性别身份: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在英文中的“sex”和“gender”都译作“性别”,然而“sex”实际上指的是“生理性别”,而“gender”则是“社会性别”。在中文翻译后这两个词往往被混淆,统一译作“性别”,没有被人们引起广泛注意。

社会性别这一语义的出现,是在挑战生理性别“自然的伴随生命而来的”不可撼动性,社会性别顾名思义必然是社会背景下由文化构建的。因此,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并无绝对的因果联系。

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性别身份认同。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对Ta的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认同一致时,Ta就是男性身份或女性身份,而当两者不一致时,Ta就是跨性别。

关于性取向:

“性取向”普世价值中指的是:异性性取向,同性性取向以及双性性取向。这一概念是独立于生理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特质,或者说,性别认同(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取向是相互独立的变量。

一般来说,生理性别角色、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取向三组变量一致的,则属于“被理解的”范畴。但是还有很多其它可能性。

当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致时,性取向既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异性恋。如男同性恋者中不乏喜欢男性特征明显的男人,且对自己作为男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并不想变成女人。

当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发生不一致时(即跨性别人群),性取向同样可以是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但在公众的刻板印象中,总认为“娘娘腔”的男人或“男人婆”型的女人与“同性性取向”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同性恋”和“跨性别”这两个独立的在西方社会被划分的相对清晰的概念。

缺乏研究的跨性别人群:

跨性别人士(transgender),指的是自我性别认同与他们出生时基于生理特征而被决定的社会性别不一致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或正在通过改变生理性别的方式达成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与自我性别认同的一致,也就是大众口中的 “变性者”(transsexual);有些人选择在不改变生理性别的前提下,通过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表现达到内心性别认同和社会性别角色的和谐,比如变装(cross-dresser,但并非所有的变装者都是跨性别人士);有些人无法将自己严格界定为任何一种性别,不能认同二元对立的性别角色划分,喜欢把自己叫做“酷儿(queer)”。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基于自我性别认同的概念,“跨性别” 和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双性人”(intersex)等概念没有关系。

同志并不足以概括所有性多元人群,你可以用LGBT:

L:Lesbian 女同性恋者;

G:Gay 男同性恋者;

B:Bisexual 双性恋者;

T:Transgender 跨性别者。

跨性别多样化案例

刘霆:背母求学道德典范,勇敢的变性者

20

▲一身女生打扮的刘霆走在校园中,一群女生在拍毕业照,那是他向往的装扮

刘霆决定变成女人。

2014年8月14日,在一家美容医院的资助下,刘霆召开发布会,宣布变性。

刘霆从小说话就嗲,动作扭捏,一举一动像一个女孩子。平时父母坚持让他打扮成男孩子模样,家人的制约让他无法理解:“我一做出柔柔的表现,家人会说对我未来不好,为什么对我未来不好呢?”母亲陆永敏又跟他讲了电视上看来的故事,一个变性人去相亲,男方得知对方真实身份后,呕吐了。“这种人,就算做完手术成为女孩子也会被社会歧视的,他们成为不了完整的女孩子。”刘霆沉默不解:变性做自己,为什么会让别人呕吐呢?

2007年,刘霆因“背母亲上大学”被评上“全国道德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等荣誉称号。外界的认定与荣誉的利好让刘霆第一次想到了改变:是不是我可以试试,变成一个男生?刘霆开始尝试和一群男生玩,他剪短头发,放弃了平日细碎的猫步,模仿男生大开大合的步伐。可是连母亲都觉得别扭。他学男生抽烟,陆永敏想,学一样是一样,好歹这也是男生的标志。怕他抽便宜烟伤了肺,特地给他买了包“利群”,没想到直到现在那包烟仍未抽完。
“我真的很想努力试着改变,可没想到做起来就像被剥了一层皮一样。”刘霆最后还是放弃了。

最痛苦的时候,刘霆想去另一个城市。他为母亲配了很长时间的药,准备给母亲做最后一顿饭。碗没刷完他就跪到母亲床前,哭着说:“妈妈,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丢下你不管呢。”陆永敏只说了4个字:“妈妈懂你。”两个人抱在一起哭了很长时间。多年的隔阂得到了消解。
陆永敏提出带刘霆去看心理医生:“纸是包不住火的,一直包住会伤害到他的生命,也许生死就在一念之差。如果他自杀了呢?他是道德模范,从大学一直到现在也是,因为他是道德模范,所以他多了一份挣扎。别人不是道德模范,是自由的,可以做这个手术。因为是道德模范,他挣扎,我更挣扎,我又不让他做这个手术。到如今我才明白,真的道德模范跟他的性别是无关的。”

有了母亲的支持,刘霆心情好了很多。“有段时间我真的觉得错过了很多东西,那种心理状态,跟自杀挺像的,觉得就这样下去吧,死掉也挺好的。看完心理医生回去之后觉得很自然,现在很多东西,我做决定会更快些,感觉回到自己了。”

而今时过境迁,道德模范的身份已经不再让他困扰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模范。这么多年已经平息了,我通过自己的梳理,已经调整好了。或许有些人觉得你让我很失望,你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我一直在努力做自己,我做出了什么事情呢?”

凯特·伯恩斯坦:“我知道我不是一个男人,而我渐渐意识到我可能也不是一个女人,至少不是许多人所定义的那种女人。”

19

▲凯特·伯恩斯坦

对于美国先锋性别理论家与实践家凯特·伯恩斯坦,我们只能称之为TA,因为曾经的阿尔伯特(他),如今的凯特(她),在一生中经历了四种性别:男、女、不男不女和又男又女,尝试了我们目前可以想到关于性别的每种可能。更准确地说,是超越了性别的规范与可能。

“在这个文化中,合法的性别只有两种:男人和女人。如果你哪个都不属于,你就会被毫不留情地要求二者选其一。”文化造就的性别并未给跨文化者留下空间,在名为outlaw的边缘地带,跨性别者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性别作为一种秩序为什么会存在?因为许多人需要藉由确定性来获得安全感,不确定性则会让部分人的自我认同消散,性别恰恰是最易获得的确定之一。

凯特是这种文化观念的挑战者,TA的一生经历了3次婚姻,最终放弃了男性角色、异性恋以及科学论派,并且皈依了佛教。流动不仅是TA的性别观念,更是TA人生的注脚。《性别毛毛虫》的译者廖爱晚这样解释流动对于人的意义,“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角色,这是人生的多义性。性别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太约定俗成,仿佛浑然天成,但这个浑然天成是一种假象。因为社会性别本身就是一种建构,只有当你能看到性别不是自然现象时,你才能知道,你必须去解构与之有关的个人秩序,重铸自己的思维。”关于性别的谎言有很多,而或许性别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大多数人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谎言中仍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它的弊端在于人们从中得出一个不合理的反证,即认为性别的秩序是绝对正确的。

凯特意识到了这一点,“我逐渐看清了文化所制造的性别体系,它是一种居心不良、挑拨离间的结构;而文化无法质疑性别,虽说这是它自己的产物,这让事情变得更加危险。文化不失时机地指定了代表,但这些代表所进行的研究仍然是以观察为基础,而不是以对话为基础。”当文化中并不存在可供跨性别者扮演的角色时,跨性别者只能自己来争取这样一个角色,因为“文化不仅仅在为天生具有性别的人创造着角色,也在创造着有性别的人。”(来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