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佳人微信】佳人网的老朋友新朋友,点这里扫一扫,即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文章更新~
只为认真做自己

屠呦呦为什么当不了院士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实现了中国科学获诺奖零的突破。令人疑惑的是,屠呦呦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国内的重要认可,没有大奖、没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这又是为何?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renorg ,就能天天收到佳人精彩文章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陌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VWCo-fximeyy6312605

文/金冬雁

我本无意凑热闹参与有关屠呦呦教授的讨论。对于中国的院士选举和学术评审,我过去曾作出过强烈的批评。根据现在掌握的文献材料,我认为屠教授对青蒿素的发现有重大贡献,是够格当院士的,屠的落选再次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确实荒腔走板。我由于过去同中国学术界的联系对屠当年的落选有一些了解,现在根据自己对陈年旧事的记忆提供一点背景资料供大家评论。

我个人认为,屠当时落选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有一定争议,由屠一人将此发现整碗端去确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绍也确是言过其实。第二,屠无论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别是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声誉不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三,屠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施压受到反弹。

关于第一条,屠的贡献似在提出乙醚提取方案并在当年的保密会议中介绍,但屠的工作据信是在被调出同事提出的乙醇提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屠对分离活性单体及结构测定也可能确实没有实质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屠与协作组内其他同事之间也不是师生、指导或从属关系,而是互相比较独立和平等的协作关系。当时没有PI制,屠作为政治指定的协作组长的义务和责任与今天国内外所认知的真正PI或研究组长是有些分别的。屠能不能代表协作组,应该问当时的组员。屠与研究所内其他协作组以及所外参加协作的其他人,更是相互独立的。

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她对发现青蒿素还是有原创性重大贡献的,但提出乙醇提取的原始思路、独立分离到活性单体及测定结构的同事功劳也不在其下。在当时组织大协作的历史背景下,协作组起到任何个人都起不到的作用。作为个人本应更加积极地肯定其他作出重大贡献者。这方面周维善老师在2008年的访谈中就做得至少要比屠好一些。

关于第二条,我记得当时领导上是做过认真调查的,不但开会,而且私下也广泛听取了中医研究院内内外外方方面面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参加协作组对内情有所了解的学者。但听到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负面的评价,有人指其贪天之功为己有,有人指其压制他人,有人指其愚昧和学识不足。当时领导上得出的结论是选屠作为当年协作组的代表难以服众。从屠最近接受美方采访时的态度和措词,我可以理解她之所以被人诟病的部分原因。

第三条,屠找国家领导作出详细明确和措词严厉的批示,指出青蒿素的重大贡献并明言屠应当选,结果起了反作用。历年以来控告屠的信件和材料满天飞,查下来还真有一些事得到证实。根据当时中国院士选举的惯常做法,屠也就注定要落选,并非有什么特定的权威人士一定要拉其下马。想一想在发现HIV过程中真正作出重大贡献的Robert Gallo,也是由于学术界对其人品和行径略有微词就与诺奖无缘(当然我是主张Gallo应获诺奖的),所以屠有此遭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学家活在同行的心目中,没有任何奖项比同行心中的形象更重要。一个科学家如果只说自己如何伟大而别人如何渺小,是很难赢得同行尊重的。现在有些人大造舆论,发动新的造神运动,将屠当成新的偶像来崇拜,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其实并不公正。中外学术界都没有人否定发现青蒿素的价值和意义,但中国学术界对屠的认受程度普遍较低,应该是有其原因的。屠在真正同行中的形象并不会因为得奖或某些人的炒作而完全改变。

由屠的落选可以看到,中国院士选举的一个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术贡献以外的问题,有时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将焦点放在学术成就方面,将之作为压倒性的评选标准,应是两院今后的努力方向。人无完人,评院士主要应该评正面的贡献,不应扒粪和揪小辫。评院士的标准不应随心所欲,而要尽量客观。强调学风是对的,但抓住一点小事不放就过分了。

正如我过去所指出,中国院士选举或其他学术评审的荒腔走板,是与中国社会风气和中国科学家的个人素质修养密不可分的。除非院士制度最终被中国科学家所完全抛弃,院士选举仍然是避免不了的。要改进选风不能靠炒作和随便贴标签,只能通过道德劝说,并辅之以适当的选举制度调整。院士选举是民主的,是完全由现有院士的意志所决定的,舍此别无他法。两院领导应大力说服现有院士多从国家大局出发、从科学出发,充分考虑对从事科研的年轻人的影响,选出真正对国家学术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新院士。

学术界对袁隆平落选及另一位研究水稻的农学家当选院士都很有意见,但屠作为同一时代的人物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究竟哪一面多一些还真不容易分清。世间很多人和事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有关青蒿素发现的具体细节,都带着过去时代深深的烙印,要用历史的观点与角度来解读。就现在公布的文字资料看,屠对发现青蒿素有重大贡献,瑕不掩瑜,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屠有其科学局限性有其人格缺陷,对此也应直言不讳。(来源

 

2 个评论 火速盖楼»

  1.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的主要原因,根据523组织者撰写的《迟到的报告》一书的记载,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1、屠呦呦将青蒿素研究引入523项目的说法不实。523任务是1967年启动的,在屠呦呦1969年参加523任务前,523办公室就已经根据江苏高邮县卫生局和南京地区523研究组的报告,将青蒿抗疟研究列入重点项目。1969年,523办公室要求北京中药研究所派人前往高邮,调研当地群众用青蒿涮汁治疗疟疾问题,屠呦呦才接触到青蒿抗疟问题。
    2、“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青蒿素,不是屠呦呦等人提取的青蒿素(青蒿素91号和青蒿素-2),这些都是屠呦呦等人从北京地区的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中提取的物质,是否为药物单体并没有得到过科学的验证,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科学的验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青蒿素”,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这些药物单体的复方制剂才是“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真正意义上的“青蒿素”。
    3、1973年由李传杰带队,屠呦呦等人参加的青蒿素-2的海南昌江临床试验,因青蒿素-2的毒副作用大,所带14人份的青蒿素-2,只用了8份,即终止了临床试验,失败而归。正是因为屠呦呦等人提取的青蒿素-2的研究陷于停滞不前,523办公室才将主攻方向转向山东和云南523研究单位,他们从当地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为完成523任务,最终生产出“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青蒿素”(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奠定了基础。
    4、屠呦呦等人的成绩是提出了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的方法,这在青蒿素研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的研究工作与屠呦呦无关。青蒿素(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的发明,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努力,这是每个看过《迟到的报告》一书的人都会得出的结论。
    5、美国拉斯克奖评委给屠呦呦确定的3条评奖理由,除乙醚提取方法外,其他都存在争议。国内很多人的议论,因未看过《迟到的报告》一书,多有不靠谱之处,很难令人信服。
    6、屠呦呦在对内对外的访谈和写作中确有一些不实之词,这也是几次未能评上院士的原因之一。

    (0) (0)
  2. 根据523组织者撰写的《迟到的报告》一书的记载,屠呦呦评不上院士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1、屠呦呦将青蒿素研究引入523项目的说法不实。523任务是1967年启动的,在屠呦呦1969年参加523任务前,523办公室就已经根据江苏高邮县卫生局和南京地区523研究组的报告,将青蒿抗疟研究列入重点项目。1969年,523办公室要求北京中药研究所派人前往高邮,调研当地群众用青蒿涮汁治疗疟疾问题,屠呦呦才接触到青蒿抗疟问题。
    2、“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青蒿素,不是屠呦呦等人提取的青蒿素(青蒿素91号和青蒿素-2),这些都是屠呦呦等人从北京地区的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中提取的物质,是否为药物单体并没有得到过科学的验证,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科学的验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青蒿素”,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这些药物单体的复方制剂才是“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真正意义上的“青蒿素”。
    3、1973年由李传杰带队,屠呦呦等人参加的青蒿素-2的海南昌江临床试验,因青蒿素-2的毒副作用大,所带14人份的青蒿素-2,只用了8份,即终止了临床试验,失败而归。正是因为屠呦呦等人提取的青蒿素-2的研究陷于停滞不前,523办公室才将主攻方向转向山东和云南523研究单位,他们从当地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为完成523任务,最终生产出“拯救了数百万疟疾病患者”的“青蒿素”(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奠定了基础。
    4、屠呦呦等人的成绩是提出了乙醚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的方法,这在青蒿素研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的研究工作与屠呦呦无关。青蒿素(青蒿琥脂、蒿甲醚及本芴醇)的发明,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努力,这是每个看过《迟到的报告》一书的人都会得出的结论。
    5、美国拉斯克奖评委给屠呦呦确定的3条评奖理由,除乙醚提取方法外,其他都存在争议。国内很多人的议论,因未看过《迟到的报告》一书,多有不靠谱之处,很难令人信服。
    6、屠呦呦在对内对外的访谈和写作中确有一些不实之词,这也是几次未能评上院士的原因之一。

    (0)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插入图片
▲回顶部